熱門:

2021年7月27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中「三重彩」行「大戰略」 新人上場抗中之意愈決

原擬於中秋節作此文,哪知反覆思量後作出把此想法推翻的決定。

一、

人人知道馬拉松,但知道此年度長跑比賽得名於二千五百一十一年前(公元前四百九十年九月二十一日)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馬拉松戰役(Battle of Marathon)的,料不會太多,至於能夠把這場戰爭與現實世界綑綁在一起的,相信更是少之又少。

根據當代歷史學家引述被尊奉為「歷史之父」(Father of History)的古希臘旅遊家希羅多達(Herodotus,元前四百八十年至四百二十五年)的傳世巨構《歷史》(有王以鑄〔商務〕及徐松岩〔三聯〕中譯本)的敍事,公元前五世紀被戴上「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宇宙至尊」(Master ov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Universe)冠冕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君主大流士大帝(Great King Darius,元前五五○年至四八五年;五二一至四八五在位),為了確保波斯帝國安全同時強化對希臘的影響,大流士發重兵意圖征服該國,進而收伏歐洲;期初苦戰下奪取希臘數省,但當其三萬多大軍對雅典發動攻擊時,於馬拉松平原被不足萬人的雅典軍隊擊敗。這是波斯軍隊遠征首度遭逢重挫,大折元前這位「宇宙霸主」的銳氣!

波斯大軍兵敗雅典城外,尤其是守軍於訓練、實戰以至武備等方面,在在較來犯者遜色,令大流士大帝暴跳如雷,而此時波斯在中東的「殖民地」埃及乘機作亂,反建制暴亂頻生,其欲建史上第一個「泛中東帝國」(Pan-Middle Eastern Empire)的雄圖,隨之幻滅。遭此挫敗,「泛中東帝國」固成畫餅,大流士亦因壯志難紓、鬱結難解,在未再度集結兵力攻打雅典之前,於元前四八五年有疾而終。

波斯大軍在雅典敗北的其中一項原因,是大流士大帝的軍隊,多為被迫入伍的奴隸,上戰場的雅典軍人則為自由人,說句老土的話,後者若戰敗,「機會成本」太高,遂全力拚死一戰,以少擊多,終於把來犯的宇宙強權擊退!

不過,波斯帝國盛極而衰的根本原因,據希羅多達的分析,是大流士被勝利沖昏頭腦,因而精神狀態「極度傲慢」(Outrageous arrogance / the sin of Hybris),令他信心滿滿,以為雅典是囊中之物,因此掉以輕心……。大流士大帝在中東橫行無阻,有意打造「泛中東帝國」之餘,尚有以希臘為立足點橫掃歐洲的妄想。近代史家認為他不自量力,但當年大流士以為他有力宇宙稱雄,何事不可為,結果敗走,大傷元氣。按 有一段長時間,史家認為希羅多達這位西洋旅行家「老殘」(劉鶚),寫的不是史實而是出於他的想像且有無中生有加鹽加醋之嫌,因此被冠以「謊言之父」的污名,惟這種「評價」,已為近代史家徹底推翻;換句話說,其有關大流士大帝近似天荒夜譚事功的紀載,符合史實,可信度高。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史實,希羅多達指出,自然災害、社會失序和經濟衰退,均非導致帝國沒落、消亡的元素,波斯的淪亡便是顯例。元前五世紀,波斯如日中天,其盛極而衰,竟然發生於經濟全盛時期!事實上是,大流士大帝治下的波斯帝國,經濟影響力伸延至西班牙和中國,政治和軍事勢力則南觸今之巴基斯坦、北及流經歐洲多國的多腦河;更重要的是,波斯帝國還是當時「宇宙最大債權人」,其年度「海外入息」達一萬四千多塔蘭特(Talents,古希臘、羅馬及中東等地的貨幣單位),大流士在位時,一塔蘭特可造一「戰船」〔Warship〕),其「購買力」之高,概可想見。長期武功蓋世的波斯帝國由是財大氣粗、大小同欺,波斯宇宙最富,十分顯然;加上波斯海外領地定期「進貢」足以供應其軍隊以至一切公共建設(主要推指廟宇及道路)所需的原材料,大流士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以為「天下無難事」,只要他一聲令下,宇宙便成他的「家天下」。他深信凡人固會敗在他手下,天神亦非其對手。正是這種不畏鬼神的傲慢,他才會衝出中東攻打雅典而吃敗仗……。

在奧巴馬總統任內(二○○九—一七年),有論者指出美國會走上大流士大帝的老路,以當時特別是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睥睨世界、狂妄自大(特朗普任內以至現在的拜登情況更惡劣),在「和平」時期不斷擴軍黷武,以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在經濟上則不守「規矩」,無上限地印發鈔票。美國所以目無餘國,如此囂張,在於她自信在軍事上世無敵手而可通過印鈔讓美國經濟長期向好!

二、

美國傲慢狂妄,所以未闖下足以亡國的大禍,在於其民主化的政制,令當政者未能動輒對外用兵,而即使被動捲入或主動發動戰爭,亦會於符合本國利益的時刻,鳴金收兵,因此不致泥足深陷,傷了國本。不過,如今美國遇上了國力足以挑戰其霸主地位的中國,其外交政策是否會變,世人翹首以觀。

白宮國安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出任斯職前寫成、其觀點因此與拜登政府無關的《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Rush Doshi–The Long Game :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剛於本月上旬出版。表面上看,本書所述雖與現政府外交政策無涉,但亦非南轅北轍,不然杜如松肯定不能獲委現職。

杜如松的任命於今年初公布時,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陳定定(及一名研發員合撰)、於二月二十六日在《新京報》發表的〈兩名八十後「中國通」加入拜登對華團隊,會帶來什麼變化?〉,對杜如松有一針見血的「評價」。文章指出,在二十世紀後期成熟的年輕一代「中國通」如杜如松,他們眼見中國經濟快速騰飛、國力迅速增長、逐漸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構成挑戰,因此,他們不再如見過中國衰敗一面的老一輩對中國態度相對溫和,而是以美國的競爭者、挑戰者的視角看中國。讀七月二十一日網媒Sinocism的杜如松新書摘要,可見陳教授的觀察完全正確。

一句話,這位精通中文、布魯金斯學社「中國戰略倡議」前主管及耶魯法學院「蔡中曾(阿里巴巴創辦人之一蔡崇信先父)中國中心」前院士的「中國通」,在一再聲明寫於進入白宮前的著作中,強調冷戰結束以還,中國領導人從鄧小平韜光養晦到習近平宣示世界已面對「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因而實施削弱美國實力、自主發展、逐漸取代美國在亞洲以至全球領導地位的「大戰略」。為應付這種變化,作者強調美國應採取重點在削弱中國的實力和阻遏「中國秩序」環球影響的「競爭戰略」。

杜如松爬梳所有有關此命題的中文資訊,得出中國之所以能夠全方位崛興,在於過去約三十餘年,中了「三重彩」(Trifecta),這是「天安門風波」令中國看清中美有難解的意識形態差異及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美國輕取侯賽因的海灣戰爭,令北京知道美國軍力極具威脅性;至於蘇聯解體,提醒北京美國有餘力隨時把矛頭直指中國!中國「大戰略」目的針對美國,可說極具遠見。換句話說,國際情勢之變,是習近平放棄鄧小平路線的底因!

「大戰略」的策略走對了,但戰狼外宣應加節制、收斂,以免予人以狂妄自大的印象。昨天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與到訪的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對談後的「吹風會」上,以予人以高人一等的口吻「為美國上一課」,國人也許感到自豪,但實際效果近零。這對誰都沒好處,也許得益的只是美國的軍工綜合體!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