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
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仍然主導環球金融市場走向;上月聯儲局的議息會議維持息率及購債規模不變,預期利率將於2020年至2022年保持在當前的水平。
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重申,長遠來看,推高通脹的因素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現時討論加息還是言之尚早。
弱美元利資金流入新興市
之前公布的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升幅低於預期,某程度上反映美國通脹未見失控,令第一季備受加息憂慮困擾的科技股借勢反彈。截至6月25日,納斯達克指數較上月底上升4.4%,領先同期道指及標普指數。
另一方面,議息會議後,先後有聯儲局官員發表「鷹派」言論,例如美國聖路易斯聯儲總裁布拉德估計,聯儲局會於2022年底第一次加息,較聯儲局預期2023年的時間更早,有關言論令美滙指數短暫轉強。
不過,由於寬鬆貨幣政策主調不變,相信年內美元偏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上月走勢呈弱,最低見1.437厘,創3個月新低,可見目前投資者對息率政策的疑慮暫時消除,美滙向下則有利資金繼續流入新興市場。
中國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已是連續第15個月保持於50以上的擴張水平;與此同時,5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按年僅升1.3%,主因是食品價格升幅相當溫和。
內地物價穩定,加強人民銀行執行「以穩為上」的貨幣政策,A股目前估值落後於環球主要股市,提供資金繼續流入中國市場的誘因。
另外,受惠基數效應,預期中資股上半年業績造好,在7月、8月的中期業績公布期,可為市場帶來有利好消息。
航運電子需求保持旺盛
年初以來,環球航運業供不應求情況持續,主要是由於去年疫情拖累,令到部分訂單延至今年初才可以付運。
另外,年初的蘇彝士運河貨船堵塞事件也令情況加劇,航運運費持續上調。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費指數年初以來(截至6月11日當周)累積上升34.6%,行業前景仍獲看好;同樣,電子產業鏈需求保持旺盛,特別下半年屬傳統銷售旺季,行業增長勢頭會持續,造就投資機遇。
作者為東亞聯豐投資業務發展部董事總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雙信封制招標比選美更主觀 |
上一篇: | 亞洲經濟體分化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