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最近的科技股動盪,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平台公司的股價都比高峰時低20%至30%,多隻新股上市均下挫,其中內地互聯網保險平台水滴最低瀉超過40%,自動駕駛技術公司TuSimple亦大跌約10%。曾被追捧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因多以科技公司為目標,大部分均跌至10美元以下,比現金值還低。人踩人,要錢唔要貨。
SEC新規削弱吸引力
年初SPAC的冒起,令較有名氣或背景的投資者、企業家,甚至明星都發行SPAC,累積到有400多個SPAC仍在積極尋找目標合併,市場短期內已經飽和。加上前陣子,美國證交會(SEC)更新會計要求,視SPAC的認股權證(Warrant)為負債(Liability),不再接受以往一貫SPAC歸認股權證為股東權益(Equity),暫時緩衝發行人推出新SPAC的熱潮。
隨着新任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上任,全球投資專業人士組織CFA協會發表一篇對保護SPAC投資者的文章,提及SPAC稀釋上市公司股份和投資者於發行人利益衝突的問題,描述SPAC因有安全港(Safe Harbour)保障,與IPO比較在財務預測上的優勢。聽說Gensler對SPAC野蠻增長很有意見,故利用行政手段減少SPAC IPO及拖延despac的速度,同時正研究SPAC對財務預測的Safe Harbour保障。若落實,勢大大減低預測披露的靈活度,削弱SPAC的吸引力。
募集PIPE愈見困難
因應需求減少,加上前景不明,現時連最有信譽的發行人要再發行SPAC都十分困難,包括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幼子詹姆斯(James Murdoch)最近剛遞交申請的SPAC(Seven Islands Inc),都要給予投資者每股有四分之一認股權證來增加吸引力。
除此之外,隨着熱潮減退,要為目標公司募集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亦變得愈來愈難。雖然沒有龐大的PIPE資金,但不少交易仍執行。現時,最理想可募集PIPE的公司,是已經準備好及獲得私人融資的公司。這些公司若通過SPAC上市,就可以將該私人融資轉成PIPE資金。若未能爭取任何PIPE,部分目標公司會對經SPAC上市的意欲大減,亦增加SPAC之間的競爭。
縱使發行SPAC愈來愈難,PIPE資金減少,不過SPAC的好處仍然不少,例如上市速度及與發行人優質合作的機會等,許多有質素的公司仍希望通過較優質的SPAC上市。所以真正冒風險的是一些還未有交易(deal)的發行人,他們投資500萬至800萬美元組建2億至3億美元的SPAC,卻可能沒有任何回報。
以此看來,湖人相信未來將會有信譽良好的SPAC發行人,希望從較弱的發行人手上購買他們現有的SPAC。如此一來,某些已和目標公司達成協議的發行人,可以建議用收購其他發行人的經濟權益,或收購部分合作形成JV(Joint Venture),再利用這個SPAC為目標公司上市。此外,有deal的發行人毋須浪費時間等候發行一個新的SPAC,亦可為未有deal的發行人減少虧損機會,相信其中一些會願意出售,而實際可行性和SEC接受與否還需探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標指似形成雙頭走勢 |
上一篇: | 高端化見成果 潤啤盈利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