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當地球上死剩的那隻熊投降,是否意味審判日快將來臨?
上周終於完成了不少港人的終極「夢想」:上車。身邊友人對我多年來一直幫別人供樓的選擇大惑不解。相較坐擁幾層樓的同齡朋友,我的置業夢顯得太遲。因此,當一眾樓市好友得知我買樓後,都紛紛爭相送上「祝福」,無不取笑就連古老石山都終要轉軚認輸了。
只不過與其說是認錯,我更傾向借用政府近年的官方說法,即所謂的「因時制宜」,儘管覺醒的速度在別人眼中猶如烏龜般遲緩。
優質股回報與物業相若
然而,我得澄清並非睇淡樓市,也從未敢在嘉湖林太面前表露心跡。我只是一直覺得樓價太貴,至少在自己有能力上車以來都一直太貴。怪就只怪我對「價值」異常偏執,自細學壞手勢。
祖師爺教落,價值體現於折現未來的現金流。相對而言,股票看上去實在太過超值。問題只是,理論歸理論,大多只能留在書本中實踐。
假如理性分析還有市場的話,經過一輪急升以後,優質股票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相較物業已沒有明顯優勢。
時下的租金回報率大概兩厘左右,即相等於50倍市盈率。放眼市場上具前景的優質股票普遍30、40倍市盈率,實際相差不遠,倘若加入槓桿考慮,恐怕大致扯平。
明顯地,物業的優勢在於出錯空間有限,你幾乎可以肯定10年後能獲得相同的呎數,即使租金或會跟隨經濟周期調節,但相較個別公司盈利的大上大落實屬小兒科。當然,銅板的另一面就是上望空間不多。問題是,你能有幸從萬家企業中挑出未來盈利有望倍升的股票嗎?
只不過,作為股神的死硬派忠粉,我仍然認為股票才是自己杯茶,起碼就趣味而言優勝,儘管娛樂大抵是需要付費的。即使我意識到適合股票的人很少,自己選股的自信也可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我依然想放手一搏。
至於終極淡友轉軚是否見頂訊號,則留待時日來分曉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指走勢向好 有力挑戰3600 |
上一篇: | 加快農民工市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