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
大家去年經歷各種挑戰,踏入新一年,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面世,全球多國陸續開始安排市民接種,當疫情逐漸受控,相信全球經濟將能夠重回正軌。參考滙豐環球研究的估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可望超過4%。香港若能夠繼續勇於尋找新機遇,我們對經濟復甦仍然感到樂觀。
經濟增長的前提是持續為企業提供支援,香港也不例外,受疫情影響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幾乎波及所有行業。不過,去年第三季的貨物進出口數字分別按年增長1.8%和3.9%,服務進出口甚至得到顯著改善,反映本港經濟已曙光初露。
然而,各行業的復甦情況並不均衡:對就業和增長有關鍵推動作用的酒店和餐飲行業仍處於水深火熱。去年夏季,住宿及膳食服務的業務量較2019年減少近45%。當大家繼續遵守防疫措施,並陸續接種疫苗,期望疫情受控後,我們便可以慢慢回復正常的生活。
除此之外,要幫助香港經濟復甦,還可以考慮以下四個策略。
支援本地企業 強化數碼實力
首先,持續支援本地企業和員工。去年政府先後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接近2000萬元,協助企業渡過難關,從而幫助市民保就業。鑑於形勢不斷演變,預料本地企業仍需要更多支援。
疫情為我們帶來巨大挑戰,但也加速了數碼化進程。至今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已建立網上渠道,使用電子支付平台並參與電子商務。本地初創企業能夠透過應用程式收取付款、獲得貸款、購買保險、管理戶口並進行投資。以滙豐為例,透過善用科技和配合客戶需要,PayMe for Business、滙豐機滙等服務應運而生。金管局曾引述國際的研究顯示,香港的電子支付比率在各個已發展的經濟體中處於前列的位置。
第二,強化數碼實力,把握長遠機遇。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去年底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致詞時強調,企業不再需要龐大規模就可以走向全球。
多國的金融監管當局都努力研究解決跨境支付的問題,例如香港正與泰國合作,利用央行數碼貨幣和區塊鏈平台解決跨境支付中的相關問題。與此同時,人民銀行致力推動的數碼人民幣(DCEP)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可望日後為往返中國內地的人士提供更多便利,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業務的企業。
第三,減少碳排放,加強環保及推動金融可持續發展。疫情除了加快數碼科技的發展,更促進企業加大力度邁向可持續發展。各地的公私營機構正為達成新的減排目標和排放上限而努力,而香港在可持續金融方面一直在亞洲佔領導地位。
單是2019年,本港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260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去年港交所(00388)已推出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門戶網站,為投資者及資產管理人提供可持續及綠色投資產品。同時,國際金融公司(IFC)成立了綠色商業銀行聯盟,鼓勵業界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多支援。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未來繁榮均有賴於實現「零碳排放」經濟的轉型,因此,無論哪個行業、任何規模的企業都應該正視這個議題。
第四,繼續尋求與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和地區訂立雙邊「旅遊氣泡」安排。去年香港與新加坡已經訂立這個安排,可惜因為疫情反覆,暫未能確定落實的日期。隨着疫苗的出現,當局可為已接種疫苗的旅客採取較寬鬆的入境政策,這一方面可以吸引遊客回歸,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快可以到外地旅遊。配合嚴格的監控,「旅遊氣泡」對經濟的好處是雙向的。
雖然香港仍未走出疫情的陰霾,可幸的是,特區政府已積極採購疫苗,當市民陸續接種,本港抗疫的工作將取得大進展。我們必須對未來抱有希望,讓經濟重回增長軌道,實現可持續的長期復甦。
作者為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遙距醫療擴大保健覆蓋面 |
上一篇: | 中海外平淡倉 中建材加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