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這幾個月間,蘋果用戶可能發現,有很多可以讓用戶使用谷歌電郵或臉書作為第三方登入的應用程式,在登入的頁面都加多了一個蘋果第三方登入。為何突然很大數量在蘋果上架的應用程式,都加入蘋果登入?因為7月1日起所有蘋果上架或更新的應用程式,如果用戶使用谷歌電郵、臉書等第三方登入,便必須同時提供蘋果登入作為另一選項,否則蘋果便會拒絕應用程式上架或更新。
阻接觸用戶 開發商不滿
表面上這個新做法對開發商沒有影響,甚至有幫助,但在執行細節上並非這麼簡單。有別於谷歌電郵、臉書等第三方登入會將用戶電郵資料交給開發商,蘋果登入僅提供一個用戶虛擬電郵地址給開發商。有開發商曾嘗試在應用程式中要求用戶於應用程式中提供電郵,結果蘋果不批准有關程式更新上架。
這代表只要用戶以蘋果第三方登入作為登入,應用程式開發商很大機會不能直接接觸用戶,一些需要用戶真實電郵作為核心資料的商業活動,例如以用戶電郵地址打印及發送發票、市場推廣等都無法進行。有不少應用程式開發商因此表達不滿,認為蘋果的做法是數碼霸權,令他們現在進退兩難。
同一時間,有大型遊戲應用程式開發商試圖在遊戲中加入自家數碼銷售系統,從而避開蘋果及谷歌向開發商在數碼銷售時抽取30%銷售額作為收費的規定(即蘋果谷歌稅)。結果蘋果及谷歌發現後,同時將該公司的遊戲應用程式下架,更將其開發商的資格也取消,導致其他使用該遊戲開發商核心技術的開發商也受到牽連。被取消資格的遊戲開發商因此表達不滿,認為蘋果及谷歌的做法是數碼霸權,收取30%銷售額作為收費不合理,更入稟法院控告蘋果及谷歌違反壟斷法。這兩個爭議對於資訊科技公司來說,都是很惱人的事情。
有關強制加入蘋果第三方登入的爭議,只是開發商吃了多年免費午餐的必然結果。很多開發商其實非常依賴谷歌和臉書的第三方登入,只須付出少量資源便能維持整個登入系統。
由於谷歌和臉書能透過這種第三方登入,獲取用戶喜愛使用哪個應用程式的資料,從而能更精準地投放數碼廣告,因此谷歌和臉書容許開發商免費使用第三方登入系統。但蘋果的收入不是依賴數碼廣告,因此根本不會讓開發商吃免費午餐,免費使用第三方登入系統。蘋果本身已控制了應用程式的上架權,故透過保障私隱這理由,去提升品牌的價值間接獲利,是必然發生的。
對於開發自家產品的開發商,便要問問為何當初不能或不想開發及經營自家的登入系統?如果所開發的產品是一些產品周期只有一年或兩年的產品,用免費的第三方登入來走捷徑還情有可原,因為易開發、低成本,客人容易接受。但如果所開發的產品是一個很大型的產品或平台,期望可以持續擴張營運的,開發第一天便要想消楚是否需要開發及經營自家的登入系統。
試想想,現在蘋果只是拿走了開發商和用戶的溝通渠道,開發商便已叫苦連天,如果有一天谷歌和臉書要求用戶每一次使用它們的第三方登入,開發商都要付費用港幣0.1元,開發商有能力招架嗎?至於蘋果谷歌稅的爭議,其實都已經持續了一段日子。
首先,30%蘋果谷歌稅是行之已久的事情。在2008年,蘋果谷歌的應用程式市場剛剛推出,只有很少的應用程式,那時候沒有人反對,到現在這些應用程式市場已經很成熟的時候卻反對?在商言商,每間公司都為自己的股東爭取最大回報。股東要求的不是利潤,而是利潤增長。當一間公司的利潤很高,但每年都停濟不前,股東便會要求更換管理層。故此,因賣手提電話已經賺了很多而不應在應用程式市場再賺30%手續費的理由,並不成立。
數碼霸權爭議永無止境
再者,當初投資在一個沒有公司曾經嘗試的應用程式市場,其實很可能會失敗收場。當年蘋果谷歌願意承擔高風險,現在是否應該有權利可以有持續的回報增長呢?如果承擔了風險卻不可以有回報,試問誰還會投資高風險的科技項目呢?即使那間嘗試繞過蘋果谷歌稅的開發商,在設立自家數碼銷售系統時,也不是將售價全數減去30%蘋果谷歌稅,而只減去20%,留下10%作為開發商的收入。
這些科技公司之間的爭議並不會停止,只會愈演愈烈,因為所有科技公司都希望為自己製造不可穿越的護城牆,要確保不會被任何後來者取代。不過,歷史總會重演,就如在1984年蘋果投訴IBM壟斷市場,現在蘋果卻被人投訴壟斷市場一樣。數碼霸權從來都存在,也從來不存在,總會有後來者將領先者拉下來。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舊工廠變環保建築 美綠色產業新篇章 |
上一篇: | Citigroup 9億美元蝦碌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