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10日

龍子維

後2047以糧食自給為中心的農地規劃

訂立香港國安法所引發的政治動盪,令人聯想起兩年前土地大辯論時,曾經討論過的2047年大限問題。當時前規劃署的高官伍華強建議,政府應提早宣布所有集體官契的新界農地,2047年後將不獲續約,期間不可更改其農地用途,令這些土地可重新規劃用途。

不要農地棕地化

我無意再討論有關方案可能引起的法律問題,但純粹從公眾利益的角度出發,即使是右派的經濟學者亦會同意,現時農地的使用效率低下,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並無誘因使用農地;惟與這些歌頌所謂公私營合作的主流發展聲音不同,我認為香港必須訂立推動以糧食自給為中心的農地規劃,從政策的層面根本提升農地使用的地位,抗拒整體農地棕地化的傾向。

容我闡述「以糧食自給為中心」的意思:我並不認為香港有地理條件達致完全的糧食自給,這不可行亦不可欲;但大幅度提升農地的生產力及生產多樣性,包括鄉郊農地進行生態耕作、有機耕作、常規耕作的比例,城市公共空間進行水耕、魚菜共生、社區園圃、屋頂農場的比例,甚至乎與政府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配合,思考農電共享的比例等,這些都是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思考多樣化的農地規劃,從抵禦全球暖化以至地緣政治震盪的城市韌性出發,取代現時農地只能變棕地、棕地最後只能起屋變貨櫃場的線性發展邏輯。

有一些基本的功夫可以做。參考日本政府提升糧食自給能力的政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普查耕作廢棄地的現況,並建立農地資訊及資料庫,防止農地進一步被棕地化。

第二步是評估糧食需求。香港承平已久,多年來未逢大變亂,政府自然不會去評估城市最低的糧食需求,現時只有作為主要食糧的稻米,有訂立供香港所有居民食用15日的基本存量標準。要初步評估一個城市的最低糧食需求,可以從以下三部曲開始:

1)香港人食物消費的習慣,大米小麥肉類蔬菜一日的消耗比例;

2)根據該消耗比例選出最低熱量的主糧組合;

3)要生產該主糧組合需要的農地(或水資源)。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進行的「食物消費量調查」,香港人2005至2007年每日平均消耗1.12公斤的固體食物,當中米麥的消耗合共為457克,蔬果的消耗為324克,肉類、魚類、雞蛋、奶類及點心合共消耗277克。大米為香港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佔日均消耗的27%;其次是穀麥,佔日均消耗的15%;第三是肉類,佔日均消耗10%;第四是魚與海產,佔日均消耗6%。

由於食安中心的調查並非以熱量,而是以重量為單位,所以筆者未能透過有關消費習慣消耗比例,推算出一個最低熱量的主糧組合。不過,以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建議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為13:27:60的比例推算,香港人日均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比例(67%)略高於台灣建議,可考慮作為最低熱量主糧組合的參考。

可考慮種馬鈴薯

最後是生產主糧組合的用地計算。如上文所述,大米為香港人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根據《新界百年史》一書引用時任漁農處副處長的數字,香港五十年代有9000多公頃的稻田。翻查區域市政局出版的《粒粒皆辛苦》,提及1950年代每斗種稻田可產米三四百斤,即一公頃的田可產最多300公斤的稻米。以此保守推算,如果把全數9000公頃的稻田復耕,香港一年可產270萬公斤稻米,以食安中心人均一年消耗108公斤大米來計算,即本地稻田復耕可供25000人或0.3%全港人口食用。

不過,考慮到推算「最低熱量主糧組合」的目的,是應對糧食供應不足的特殊情況,所以用地較多的大米種植,其實並不合乎提供最低熱量的目的。要提供一定的熱量而用地較少的作物,馬鈴薯是其中一種最好替代作物。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算,歐美以外地區每公頃的馬鈴薯產量最多為25噸。考慮到極端情況,假如把9000公頃的農地全轉為種馬鈴薯,則香港一年可產2.25億公斤馬鈴薯。假設在緊急時期是港人需食用馬鈴薯代替大米攝取熱量,耗用斤數相若,本地農田可供208萬人或28%全港人口食用。

請讀者留意,以上推算完全未有包括城市耕種的潛能。在本欄多次提及的古巴農業社區模式,將可大大提高自給農作物的產量及種類,理由是城市可以進行更密集而多元的農食生產,例如是水耕及魚菜共生、或者是建立回收、堆肥、耕種及銷售一站式服務的循環社區等等。然而,討論農地規劃以糧食自給為中心的前提,是我們必須真切地理解到對抗系統性風險將是未來城市存續的頭等要務,致力推動完整而可持續的農業規劃,加強城市韌性,提倡糧食自給,以抵禦全球暖化及地緣政治等引起的糧食及生態危機。

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 影子長策會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