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22日

李國麟 專業議政

一路走來 寫下歷史 義無反顧

擔任了16年衞生服務界的代議士,我一直秉持「和理非」的原則,在醫療衞生政策及服務、市民健康,以至業界利益等範疇,透過議會內外不同的方式爭取,當中推動了不少改變,希望讓香港成為一個以「健康為本」的城市。

回顧過去醫療衞生方面的政策,我一直推動基層健康服務的理念,提高公眾對於促進健康,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強化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以減少不必要地使用醫院服務的情況,改變以往側重治療的現象。同時,我亦提倡發展不同的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的角色,由跨專業人士提供基層健康服務。

健康城市漸見成效

以上概念在過去十多年的日子漸見成效,政府當局先後推行《基層醫療指南》、長者醫療券、地區康健中心等措施,我期望基層健康服務的方向能持續發展,日後會繼續加強醫療專業在基層醫療服務的角色,包括增加《基層醫療指南》和醫療券服務提供者、發展社區藥劑師、取消轉介制度讓物理治療師直接提供服務等、視光師可直接轉介公營醫療服務、脊醫可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等,讓市民可透過不同層面的醫療健康服務做好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復康護理,減少不必要的住院,長遠而言紓緩公營醫療服務的負擔。

要讓香港成為一個以健康為本的城市,除了政策上的改變,人力資源亦十分關鍵。醫護人手不足是香港醫療衞生服務的一大難題,我與業界在過去20年一同向政府當局及醫管局施壓,解決了不少薪酬待遇不公平的問題,持續改善了同業的工作環境,推動了不少改變。

與此同時,我亦倡議訂立護士病人比例、臨床督導比例,以及服務量訂立專職醫療人手指標,用作規劃未來的醫護人手。可惜當局一直採取「鴕鳥政策」充耳不聞,直至2012年,食物及衞生局終於成立了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有關報告雖然推算了未來醫護人手的狀況,但推算方法完全反映不到實際需要,亦未能夠提升服務質素,失望之餘,必須跟進。

爭取人手是持久戰

就有關專業規管方面則仍未有具體改善方案,為了促進各醫護專業的發展,我認為當局必須正視及落實多年來業界就護士管理局民選議席及輔助醫療業管理局及其轄下5個管理委員會的組成等訴求,並同時持續推動「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為有關專業提供持續性的支援及資源,朝法定註冊進發。說實在,爭取人手的工作是一項持久戰,實在需要業界共同努力。

保障市民健康亦是我作為衞生服務界議員應有的責任。任內我致力保障各階層,尤其弱勢社群的健康需要,包括長者、學童、罕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上任以來,我一直要求當局修改院舍條例及守則,改善院舍服務質素,至2020年1月,當局終於完成院舍服務守則的檢討,當中規定了高度照顧院舍每天日間需要最少一名護士當值8小時,另亦提升了護理員與住客人手比例及延長保健員當值時間等,相信有助改善院舍質素及安全。

早於2006年,我向政府提出以「錢跟老人走」的概念引進「醫療券」制度,以「醫療券」形式來資助65歲以上長者獲取眼睛及牙齒的醫療保健服務,發展至今,醫療券金額增加至每年2000元,受惠年齡降低至65歲。我正爭取將醫療券使用範圍及金額擴大,讓長者可以接受牙科、言語治療、聽力服務等。學童健康方面,我特別關注有特殊學習需要及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童,過去一直爭取「一校一護士/精神科護士」政策,透過專業評估,直接提供服務,同時亦爭取資源以增加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聽力學家等,讓他們在校內獲得妥善及足夠的照顧及治療。

至於精神病患者的需要,我一直向政府當局提出改善建議,包括增加精神科護士、個案經理、更新精神科藥物、改善醫療設備及配套等,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在有需要時得到足夠的支援。罕見病患者是極需要援助的一群,因為罕見疾病診斷需時漫長、治療費用高昂,而社會服務亦嚴重不足,令他們面對重重困難。經過多年的爭取,政府當局終行出一小步,進行香港基因組計劃,並提出優化措施改善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有關藥物資助的條件和增加援助項目。

然而,眼見這幾年香港政治環境有顯著的改變,當權者漠視民意,堅持惡法、濫權濫捕等做法,我與市民大眾同樣感到極為憤怒;面對疫症,當局又以政治考量凌駕專業,無視封關訴求,以致我和香港護士協會一同發動「保護您、零感染」工業行動,保障市民,守護同業。現在的「港版國安法」更掀起社會大眾的不安,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以上種種反映了特區政府管治失效,嚴重窒礙香港的發展。作為立法會民主派一員,眼看特區政府無視民意,硬推惡法,我必定與市民及民主派的盟友同行,全力以赴爭取「35+」,堅持五大訴求,並善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憲制權力,發揮制衡作用,力抗暴政,守護我們的下一代,讓香港能夠繼續健康地走下去!香港人加油!

李國麟  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