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艾可起初在大學研究中世紀文化及符號學,之後學以致用的撰寫文化評論。他對高雅文化和普及文化都一視同仁,其分析遠比法蘭克福學派和齊澤克精采及獨到。更難得的是,他「評而優則寫」,48歲出版第一部小說《玫瑰的故事》,隨即上暢銷榜,並翻譯成30多種語文,銷量逾1000萬冊,並改編為電影,由辛康納利主演。
寫小說的好處是,作家如神,憑空杜撰一個世界。跟《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作者托爾金(J. R. R. Tolkien)一樣,在艾可的小說中,故事是次要的,他志在創造出一個可信的想像世界。他說,在寫小說中角色上樓梯的話,他必須知道那樓梯有多少級,才能下筆。如此,小說中的世界才恍如「真實」的世界般令讀者入信。是以艾可為那些每年出版一本或以上的小說作家感到難受:他們何來時間描寫細節栩栩如生呢?他自己則花4至8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比如1980年《玫瑰的故事》、1988年《傅科擺》(Foucault's Pendulum)、1994年《昨日之島》(The Island of the Day Before)、2000年《波多里諾》(Baudolino)、2004年《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La Misteriosa Flamma Della Regina Loana)、2011年《布拉格墓園》(The Prague Cemetery)及2015年的《試刊號》(Numero Zero)等。可惜,往後的6本小說都不及《玫瑰的故事》叫好又叫座。
寫小說,即是從無到有的創作人物和故事。創作故事,少不免要說謊。從敍事學的角度看,人人在敍述自己一生的故事時,都少不免會「編造」小謊或大謊。借用莊子「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說法:說小謊者鄙,說大謊者榮。一般人說小謊,會遭白眼及責罵為「大話精」。惟有詩人、作家說大謊,卻得到讚賞,乃至名留青史。艾可在《波多里諾》中寫出一個說小謊的人。他自己呢?他承認,他一生無論寫學術論文還是寫報章專欄,文化評論乃至演講,總是「在敍事中」(always narrating),那他算不算是說大謊的人?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