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4日

方蘅

疫名是如何武器化的?

新冠肺炎擴散以來,有關疫名的糾紛未曾止息,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故意用「中國病毒」的字眼後,更觸發外交風波,美國華人也呼籲媒體停止使用「中國病毒」、「亞洲病毒」、「武漢肺炎」等具地域性色彩的名稱,以免觸發種族歧視。

世衞給予新冠肺炎的正式名稱是COVID-19,自從於2月公布後,多數媒體和大眾都能遵循。對於病毒的命名,2015年世衞確立,應避免使用人名、地名、動物、食物、文化、職業等,目的是去歧視化和去政治化。這種觀念得到全球人民的普遍認同。Google所見,截至3月22日11時45分,世衞所定的「COVID-19」共有40.9億個條目,而坊間以地名命名的「Wuhan Virus」僅有1.98億,由此可見世界主流。

不過,無可否認,現時「Wuhan Virus」或「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亦廣泛存在,並且具有強烈的歧視色彩。以往,各地以地名命名的各種疾病如香港腳、西班牙流感、中東呼吸症等都有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歧視,但斷沒有這次這樣成為政治爭端,亦加劇了歧視的氛圍。也就是說,依從世衞2015年的指引非但沒有消除歧視,甚至還反過來加深了歧視,這是什麼道理?

其實,一個名詞是否有歧視成分,端視乎使用的人心裏面有沒有那回事。過往,不管是否懷有歧視的心態,人們都使用香港腳、西班牙流感、中東呼吸症等名稱,這些名稱也就只是中性的名稱,不構成歧視。可是,世衞規定不要用地名稱呼疫症,勸告人們不要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時,也就確立了這個名稱的歧視色彩,即是說,使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就是有刻意歧視的意圖。好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政客就屢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以達到政治目的,到特朗普總統使用「中國病毒」這個名稱,就更激化了矛盾。雖然特朗普一再強調他並不是出於歧視中國,只是指出病毒的源頭,但歧視的意圖卻彰彰明甚,因中美間關於病毒源頭之爭,實加劇了歧視的程度,人們正是對病毒的來源感到憤怒。白宮的官員間似乎也習慣用歧視的字眼稱呼病毒,例如3月17日一位華裔電視台記者就表示,有白宮官員當着她的面把病毒稱作「Kung Flu」。

然而,早在世衞確定COVID-19這個名稱前,「Wuhan Virus」或「武漢肺炎」已經普遍存在於坊間,甚至內地媒體在疫症爆發初期也有使用,例如《環球時報》1月20日的社評標題就是「了解防控武漢肺炎的全貌,這很重要」,發展到後來,才定名為「新冠肺炎」。而西方在世衞定名後,則把病症稱為COVID-19或coronavirus。不過,當初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西方媒體,使用「武漢肺炎」或「Wuhan Virus」這個名稱時,都不含歧視的意圖,這是明顯不過的事。到世衞勸人們不要使用「Wuhan Virus」這個名稱後,人們才愈發愛用這個名詞作武器。

世衞的疫症命名手法激化了歧視現象,是不爭的事實。惟事情發展到如今,已經約定俗成,回不了頭,故此,我們還是應採用COVID-19、coronavirus、新冠肺炎等規範的名稱,而避免採用「Wuhan Virus」、「武漢肺炎」乃至於「中國病毒」等名稱,因為這些名稱已確確實實帶有歧視色彩,刺激人們的神經。

至於中國政府,實應淡化有關疫名和病毒源頭的爭議,以免被特朗普牽着鼻子走。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