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4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內地版「反送中」風暴

昨日微信響起,內地朋友問我:「你怎麼看『反送中』這件事?」我心想,你是不是剛穿越回來,現在才談這話題?但一談之下,原來out的是我。朋友解釋:「我是說『反對贈送中國國籍』,源於國家司法部近日發布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簡單來說,該條例被視為過於寬鬆及模糊,令內地民眾擔心大量非洲、南亞人士將獲「贈送國籍」,對文化、環境、就業帶來衝擊,故在網絡上惹起軒然大波。

國家司法部於2月27日發布上述「意見稿」,截至昨晚9時,該文件在司法部官網的點擊率超過30億次,即平均每個中國人點擊了兩次,作為一份法律文件的受關注程度堪稱前所未見,並且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掀起激烈討論,幾乎蓋過了關於新冠肺炎的熱度。

外國人移居政策過於寬鬆

實際上,世界各地都早有接受外國人移居的政策,中國現時才籌備相關條例,算是慢了許多。再者,顧名思義,該政策只是給予合資格外國人「永久居留權」,不等於容許他們入籍成為中國國民,享受投票、參政等國民權利(就像香港人即使取得日本永住權,也不代表成為日本國民)。因此,網民將之形容為「『送』贈『中』國國籍」條例,其實不太準確。

問題在於,民眾普遍覺得該條例過於寬鬆,例如「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在中國境內從事公益活動,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為推進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等等,均可視為符合資格,卻未具體解釋怎樣才稱得上「突出貢獻」。譬如「維護世界和平」乃「可大可小」,究竟是像鹹蛋超人擊退怪獸,抑或扶阿婆過馬路也算數?

此外,若屬「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區域引進並經主管部門推薦的急需緊缺人才」,或者「從國際知名高校畢業,在中國境內工作滿三年,其間實際居留累計不少於一年」,亦符合資格,但就連「國際知名高校」的名單或標準都未見列出。

該意見稿還提出,外國人「和中國人結婚5年」也能取得永久居留權,且可「一人定居,全家依親」。獲得永居權的外國人即使沒有工作,亦可領取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援助金。同時,由於永居權不算入籍,故外國人毋須遵守計劃生育政策,買樓和就學不受戶籍限制。難怪有內地網民笑說,不如先赴非洲小國弄個國籍,再轉過頭來申請永居權,換取各種「超國民」待遇。

享有特權恐埋計時炸彈

誠然,內地政策的重點往往不在法例條文,而在執行手法,所以該條例或許訂得較寬鬆,留下較大空間,說不定執行上可能很嚴格。惟即便如此,仍未能釋除內地民眾憂慮,尤其是他們本身最為「熟悉國情」,擔心在條文和執行之間若充滿彈性,或會出現「走後門」、「送禮」、「靠關係」以獲取審批的情況。

講到底,相比起法例條文本身,一如香港「送中」(《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今次內地「送中」事件的最大關鍵,同樣繫於「信任」問題。內地當局近年豪氣援助「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數以百億美元,以及居於內地的外國人、留學生被視為享有「超國民」特權(例如山東大學去年為每名外國男學生編配兩名本地女生為「學伴」),早已令民眾積壓不滿,今次修例事件不排除導致相關情緒大爆發。

有趣的是,類似香港「反送中」風波,今次內地反對修例運動也由年輕世代擔大旗,他們製作大量海報、視頻、懶人包等在網上發布,號召「中華民族自己救」,不少「文宣」非常高質和動人,動輒獲得數以百萬次轉載。

事實上,隨着全球化推進,排外情緒在世界各地都有升溫趨勢,愈發達、成熟的經濟體就愈常見。香港近年部分人不滿內地來港人士「搶奪資源」、「溝淡文化」,跟這次內地民眾對外來移居者的擔憂與不滿,本質上並無二致。某程度上,這也反映內地經濟已踏進「小康」境界,對一些外國移民來說開始具有吸引力,並讓本地民眾覺得需要保衞自己的資源。

換個角度看,中國若仍處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窮二白,或者七八十年代百廢待興狀況,中國人只會想着怎樣投奔(甚至偷渡)海外謀生,更沒有外國人會來中國「搶飯碗」。所以眼下關於接受外國人移居的頭痛問題,不妨視為happy problem,亦屬「中等收入國家」之身份象徵。

宜詳細諮詢顧及人民感受

總的而言,中國經濟發展到今日階段,不論為了吸納人才、補充勞動力,抑或促進中外交流,正式地制定外國人移居政策,實在有其必要。但中央政府宜汲取港府「送中」一役教訓,務必顧及國民情緒和觀感,做好諮詢與修訂,否則演變為「反送中2.0」就不堪設想。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