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4日

陸文 談股論策

疫市乏力彈 首季宜守次季利攻

港股踏入鼠年連跌3個交易日呈超賣,才在內地放水及禁沽空等措施下出現疲弱的反彈。面對內地疫情發展主宰短期市場情緒,未來一兩周被部分專家視為疫情臨界點,中線期待重現沙士疫情後升浪的投資者,宜維持靜觀其變,包括等待確診感染人數增幅見頂回落,才視乎不同企業期內受衝擊及股價回落帶來的值博率作後市部署。

回顧去年底,市場對港股首季表現抱有期望,因為中美有望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去年相對強勢板塊在買盤透支下轉以橫行上落為主導,卻在疫症爆發下令首季看好的預期落空,反映人無預知能力,而內地資訊透明度不足,大大增添中港股市投資的風險。

目前投資者焦點集中在內地控制疫情的進展,包括春運後內地未來兩周被視為疫症爆發高峰期,以及對內地政經與企業情況的衝擊程度。當然,藥物治療研發成效一旦出現突破,有助大大紓緩社會的疑慮,亦是直接為投資市場帶來較大起伏的重要元素。

對好友而言,一方面期待中央未來一年加大維穩扶持力度,近日限制沽空等措施紓緩短期跌市壓力,但延後調整相信會帶來影響。不過,最利中線吸納的藉口,離不開憧憬重現2003年沙士疫情過後中港股市大升,目前大部分專家均以候機吸納優勢股作中線持有為推介依據,當然現水平入貨要承受短期疫情衝擊帶來的震盪,例如外圍對中港控制疫情採取的防控措施。

各地把本港納入為防疫地區的機會激增,加上去年經歷社運衝擊,香港經濟步入寒冬,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跌1.2%,失業率進一步上升。

回顧2003年,內地存在經濟起飛的利好因素,而本港亦有內地放寬自由行的刺激政策,但隨着內地人口紅利消失及中美貿易談判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年內中美舉行第二輪談判涉及一些體制上的分歧,要達成協議困難重重,這亦是筆者去年預料今年港股全年較大起伏的原因。

內地政經面對西方博弈下的轉型期內,要承受各方面的衝擊。內地上月迅速對武漢這疫情源頭採取封城措施,對春節內地消費市道帶來頗大衝擊,但期待4、5月份流感期告一段落,同時中央推行維穩貨幣政策與財政措施,估計會因時制宜,令個別受扶持產業的復甦步伐加速,為投資者稍後帶來入市空間。或許首季宜作觀望增持現金,並假設第二季大市重拾回升勢頭,似較符合理性分析。

恒指最劣下試24500點

從大市技術走勢層面看,短期着實弱勢畢現,首先是恒指在短短8個交易日累積近3000點跌幅,已完全抵消去年12月份從最低位25990點附近至今的累積升幅,按黃金比率回調達100%,甚至較去年8月中低位24500點附近累積升幅亦已回吐多於0.618。

從極短線分析,恒指26000點附近代表早前升浪起點有一定超賣反彈,強弱指數亦確認這現象,但超賣只帶來技術性短線反彈,而中短線配合近期跌市成交增加,顯示2月份恒指有反彈難上升。

倘恒指在25900點附近這個上次浪底能喘定,避免近半年大市呈現一浪高於一浪、一底高於一底的良好趨勢受破壞,已屬上上大吉。不過,近期恒指10天線27630點亦已跌破250天線27700點,將考驗50天線27541點,一旦跌破,形成中線死亡交叉機會極大。

醫藥股料炒多兩周

其餘不少技術指標,無論是MACD與黃金比率均反映今次跌浪有餘未盡,短線反彈正好是伺機止蝕離場的良機,向上較大阻力區部署在26800至27200點,配合筆者早前嚴訂27000點為止蝕部署的建議,估計最壞打算恒指可重遊24500點,一切視乎疫情及中美博弈的變化。

面對疫情當道,一眾醫藥股成尋寶炒作對象,單是湖北公布已初步篩選3種治療藥物有助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複製,而歐美亦提出以治療沙士及愛滋病藥品作臨床試驗,為相關股份帶來投機炒作藉口。

至於本港上市的歌禮製藥(01672)指其研發的ACS09復方片和利托那韋(Ritonavir),正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臨床試驗,刺激股價急飆19%;而福森藥業(01652)亦受惠增產雙黃連口服液,帶動股價抽高逾四成,這類炒作藉口利短不利長,在未來兩周的疫情高峰期,估計仍可持續炒作。

不過,從傳統投資智慧分析,今次疫情進一步確立不少新興經濟板塊產業的地位,中線展望將持續跑贏舊經濟板塊。從醫藥研發、5G設備、軟件、手遊以至網購等板塊,以及製造業日後加大運用機械人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產業,將成未來新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產業,不少傳統產業包括商品石油石化、內房、運輸及基建股等已給比下來,而部分具資金避風港效應的內地物管、電訊設備及消費板塊,則存在炒上落空間。

新經濟股中線仍看好

三大新經濟龍頭股正配合經濟發展最新模式,將持續成為基金中線追捧的對象,包括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點評(03690),連同相對落後的小米(01810),正好是近日交投最活躍的股份,反映大市反彈已有資金流入相關股份作中線持有,寄望年內有若干內地新經濟概念股從美國回歸,加大對本港資金的分配。當然投資者要評估今次疫情對企業年內業績的影響,例如目前內地廠房大部分依然停工,對包括網購、手機設備股等新經濟企業有影響,包括暫無接訂單的能力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