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經歷了半年的社會動盪,香港人明顯地不再政治冷感,十一月二十四日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歷史新高已是明證。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一項調查反映,表示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受訪者急增二十七個百分點,比率遠遠高於經濟問題,由此不難推測,特區政府要是依舊拿不出疏浚民憤的具體辦法來,官民之間已然非常尖銳的矛盾將會不斷弱化香港的體質,最低限度大量內地遊客裹足不前,旅遊業必受重創。
香港民意研究所於本月十三至十八日由真實訪問員隨機抽樣,透過電話成功訪問約一千名香港居民,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時,百分之四十一受訪者最關心民生問題,百分之四十最關心政治問題,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的只佔百分之十六。與去年相比,民生問題的關心程度劇跌二十五個百分點,最關心政治問題的比率則大幅上升二十七個百分點,創出一九九二年有調查以來的新高。
若問,香港人為什麼愈來愈關心政治?答案是不滿現狀。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同時發現,市民對現時政治狀況的滿意淨值是負八十四個百分點,其次不滿的是負五十三個百分點的民生狀況,經濟狀況是負百分之四十。總的而言,三大範疇皆不滿,尤以政治問題為甚。
市民不滿現狀的情緒反應,也可以參考各個官員的評分。香港研究協會最新調查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表現滿意度評分繼續跌至新低,只有一點九分(滿分為五分),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更低至一點五四分,在問責官員之中包尾。其他司長和局長評分全部下滑,跌幅最大的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得二點一二分,較上次失零點三三分。香港研究協會發言人呼籲特首及各問責官員認真總結施政經驗教訓,尤其是反修例風波引發的管治和社會危機,並應就當前香港面對的深層次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主動作為,帶領社會走出困局。
調查數據告訴大家,香港不再是昔日重經濟輕政治的商業城市,弔詭的卻是,政治僵局遲遲無法突破的話,經濟活動亦會受到嚴重損害。入境處統計,聖誕長假期首兩日的入境人次按年明顯下跌,其中二十二日冬至入境的內地旅客不足七萬,較去年同日暴挫七成。
一連串的數據環環相扣,組成的圖像十分悲觀,如果政府把一切希望寄託於警方施以公權力「止暴制亂」,無異於緣木求魚,畢竟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警方維持秩序充其量僅是治標不治本,遑論反而有機會把官民矛盾進一步惡化。
解鈴還須繫鈴人,反修例風波始於政府,平息紛爭亦該由官員主動解困,與市民真誠對話固然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此外不妨考慮破格措施。立法會前主席、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上月接受法國媒體Mediapart訪問時建議,政府可考慮兩種特赦,第一種是特赦罪行較輕的示威者,犯重罪則不能特赦;第二種是行政長官宣布特赦,但必須止暴,可以定下一個日期,期限後仍參與暴力活動的將無法特赦。
繼曾鈺成之後,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昨日發表題為〈淺論香港特赦〉的文章,內容提到,特赦可為非常時期的非常案例提供以和平為目標的處理辦法,有望為社會撕裂打開出路,並提供有助即時平復緊張局勢的短期方案;如果協商和實施得宜,亦可重建政府、警察、示威者和社會之間的互信。文章以史為鑑,一九七○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不久,當時市面貪腐猖狂,特赦救了香港。
特赦是否行得通,如何執行、劃線,肯定言人人殊,然而這不失為思考方向之一,以免官員不作為累及香港社會坐以待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活潑市場刺激消費 聖誕可改名不可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