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4日

熊明德

防止極端民族主義 由歷史教育開始

歷史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旁觀者的眼光,客觀分析不同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在紛亂的資料中,梳理出脈絡,細閱不同的歷史學家如何評價一些事件和人物。雖然學習的過程會涉及大量的硬知識和史實,可說是很枯燥乏味的,但在過程中,讓筆者因歷史而開啟一扇窺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係的窗戶。

兩次大戰的教訓

從歷史的時序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兩次大戰的成因固然複雜,最值得一提的是,兩大陣營的成員國都在滋長民族主義(Nationalism)。

民族主義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在於渴望建立一個屬於共同種族、語言、文化、歷史、習慣的國家;這種形式的民族主義,最能體現於十九世紀中葉的德國及意大利的統一運動,促使兩國由一堆散亂的王國,最終統一成為一個較一致的國家。這個浪潮,也鼓勵了十九世紀中後葉,位處東歐、東南歐的民族,努力擺脫包括已在當地立足多年的奧地利——匈牙利帝國(即奧匈帝國)和當時力爭暖水港的沙俄王朝等外部勢力控制,因此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獨立戰爭。

民族主義的第二個層次是,指一個已經獨立的國家,尋求建立一個形象和國力更強大的國家,因此透過外交策略和增強軍事實力,增加自己在國際社會交易及談判的籌碼和地位。這種民族主義不單隨着德國和意大利完成統一後開始,而且更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極端民族主義,成為困擾二十世紀世界各地的大問題。

不甘國家受「辱」、尋求國家強大等,都是極端民族主義的基礎。這裏只提及「基礎」,只因不同的人民、政權,對「被羞辱」、「被欺凌」可有南轅北轍的詮釋。有些國家會視「外國勢力」為洪水猛獸,會想像為「忘我之心不死」;同樣,歷史上有些國家屢屢遭強鄰欺侮,如波蘭面對來自其東方(俄羅斯/前蘇聯)及其西方(奧地利及前德意志聯盟等)的威脅,而且大有機會使國家失去主權等,層次可以相當不同;同時間,這些情緒很易產生排外思想,同時又抬舉自身民族的優越性,自視為比鄰近國家更強盛、更優越的民族,古今中外都有很多。

極端民族主義是一種病

滋長極端民族主義的社會狀況,很多時都呈現病態,例如對社會現況極之不滿,而當時的政治制度未必能有效解決社會面對的問題。以兩戰期間的德國及意大利為例,就是由於民主制度基礎不強,加上內部的經濟問題,民選政府無力改善人民生活,因此催生「把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就能改善施政效率」的想法;也因此,當有人以「強人」姿態出現,提出一些「復興國家」、「振興國家」的口號,振臂一呼,便可以贏得議席。

當年的希特拉也有一定的執政能力,加上打出「恐共」牌,使大量社會中上層、屬於政治意識形態比較保守者,願意為希特拉站台,成功利用「恐懼」來贏得更多議席,並多番利用愛國為幌子,對德國社會帶來大量破壞。1933年後的德國,更不用多說了。

歷史把兩次大戰期間,統治德國的希特拉及納粹黨、統治意大利的墨索尼里及法西斯黨、統治蘇聯的史太林及共產黨和1939年發動軍事政變的西班牙法蘭哥將軍並列,統稱他們的統治為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極權統治可能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但對人民的思想控制、禁言,都是相當一致的,也有利政權營造氣氛,使槍口一致對準假想敵;這些往往都是發生大型戰爭前的事。也有些觀察,看透政權利用外部勢力來轉移國民對國內情況不滿而政權無力解決的情況,讓政客能有更多喘息空間,減輕其面對的社會、政治壓力。

學習歷史,不單是學習歷史事件、也不光是學懂飲水思源,還有訓練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諸如透過反覆論證留下的文獻紀錄、透過對證來辨認真偽。官方的歷史是一說,民間的口述歷史也有其重要性,但最重要的是,在於以微觀的角度呈現社會的不同面向。

用歷史讓人認識國家、民族不是錯事,更不是壞事,但「愛國」是否等於不能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表達不滿,甚至只有愛一國,而非世界公民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熊明德  中學地理科老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