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銀行的經營建基於客戶信任,講求信譽。換言之,我們不但要好好保管和管理客戶交託的財產,而且有責任保障客戶重要的個人和財務資料,兩者都不容有失。滙豐成立至今已有154年,不少市民好幾代都是我們的客戶,對銀行有極高期望。因此,我們致力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之餘,亦強調培養企業尊重資料私隱的文化。
針對數據管理,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提倡「尊重」、「互惠」及「公平」三大價值,跟滙豐管理個人私隱的價值觀不謀而合。
企業不僅要遵守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還要體現當中的精神,顧及互惠和公平的原則,平衡各方利益,這正是滙豐持之以恒的原則。
近年資訊及通訊科技不斷創新,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轉變,而且速度難以想像。雖然科技帶來便利和商機,尤其在電子交易等領域,但也衍生私隱的考量。
在討論科技發展與資料管治的關係之前,大家應該知道,銀行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上世紀五十年代信用卡面世、六十年代出現自動櫃員機,至九十年代推出網上理財,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服務,都曾被視為創新科技。至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認證、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等技術的應用,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以滙豐為例,在香港的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當中,超過八成交易是透過網上或流動裝置進行。
使用AI決策保持一致
事實上,當我們使用上述的科技時,會按照一套道德原則,目的是確保全球各個業務在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作決策時,保持一致性(uniformity)和可預知性(predictability)。這套原則包括以下兩點:
第一、必須與滙豐的價值觀一致。我們需要考慮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包括客戶、員工,持份者,以及社區。我們亦會站在所屬資料當事人的立場,檢視我們的應用是否合理,並可以接受。
第二、使用個人資料時,只會使用適合使用目的的資料,確保有效控制資訊使用及存取權限。在產品設計和批核過程中,充分考慮私隱的因素,以及使用客戶和持份者數據時,保持透明度。
滙豐非常重視科技發展,希望利用新科技提升客戶體驗。不過,我們同樣重視,在數碼年代,如何達致尊重客戶,公平地使用個人資料,以及保障客戶私隱的安全。
無可否認,滙豐及其他公私營機構持續面對愈趨複雜而層出不窮的網絡攻擊。我們必須擴大對業務與網絡監控的投入,積極防範、偵測並應對網絡攻擊的威脅,例如防禦高級惡意程式碼、避免資料洩露、阻擋入侵支付系統,以及阻斷服務攻擊,並且增強我們偵測的能力。
同時,必須確保員工時常提高警惕,知道什麼時候、怎樣報告可疑活動。我們亦會不斷評估網絡威脅環境中最常見的攻擊類型,以及潛在的後果,從而制定最有效的對策。
提高警惕報告可疑活動
應對網絡威脅,當然需要客戶的配合,才可以達致互惠共贏。所以,滙豐會經常提醒客戶更新資料,幫助我們保障金融體系的健全。在過程中,我們會嚴謹遵守客戶個人資料私隱的守則。必須強調,客戶所提供的所有資料,都受到滙豐嚴格的資料安全標準所保障。
網上理財服務快捷方便,我們亦不時與客戶分享一些保安錦囊,例如切勿與其他人分享個人保安資料,假如收到自稱由滙豐發出的任何電郵或短訊時要謹記,銀行絕不會要求客戶通過未經加密的管道提供個人資料。
至於法規的發展方面,2018年歐盟對資料私隱法作出重大修改。歐盟全面實施《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而部分非歐盟司法管轄區亦開始實施新的資料私隱法律。
藉着推行《通用數據保障條例》,滙豐對整個集團進行檢討,並鞏固資料私隱政策和監控措施,讓客戶、員工及相關持份者了解我們如何使用和管理其個人資料,增加銀行運作透明度。此外,我們已經啟動一個專項計劃,於《通用數據保障條例》全面落實時,在滙豐內部執行和推行有關規定。
與各地監管機構合作
全球資料私隱法律愈趨複雜、資料本地化需求的最新發展,以及數據驅動的新科技興起,均持續對銀行業構成挑戰,但同時為我們創造新機遇。我們會繼續與世界各地的資料私隱監管機構、行業組織等保持合作,了解該方面監管發展的最新情況。
在數碼年代,銀行利用發展創新科技建立優勢,提升服務質素,加強保障客戶私隱及個人資料,才能符合客戶對我們的期望,贏取其信心,共創安心未來。
作者為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
本文輯錄自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數據道德的實踐研討會」演講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銀行助客戶轉型 邁向低碳未來 |
上一篇: | 肉不成肉,番茄還是番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