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
前天提及在東莞發生的一宗P2P「團貸網」爆煲,觸發千名苦主上街示威抗議、維權追債的新聞。根據內地一貫的潛台詞,舉凡聚集維權的事件,最終都有可能演變成為原告變被告的下場。
團貸網爆煲觸發危機
舉例,過去在內地發生的毒奶粉事件、汶川大地震中堅決追究豆腐渣工程的生還者及遇難者遺屬,這一群維權人士,通通都是苦主,以致協助一群苦主的維權律師,最後下場是如何?「尋釁滋事」這四個字,香港人並不陌生。
說回這宗「團貸網」爆煲新聞,究竟是否反映一個經濟炸彈可能正在引爆中?而內地政府在監管投資產品的力度,以致出現這些倒閉公司對投資者帶來損失時,政府的處理手段,大家還會相信大灣區之下,可以放心投資、安居樂業嗎?
先說內地經濟問題,這些P2P網上貸款平台,早幾年,在內地被形容成為吸金的朝陽行業,甚至被形容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獨角獸,於是一窩蜂入市場,甚至很多網上貸款平台其實是以非法營運的方式來進行,說得坦白一點,即是以超高回報來利誘投資者透過網上眾籌集資,然後再進行非法借貸,其運作好比一個網上「大耳窿」。
不過,到了2017年開始,隨着內地經濟面對下行壓力,借款人的還錢能力成疑,無論是企業和個人信用違約率均增加,帶來壞賬壓力,再加上政府去槓桿,使這些網上貸款平台的潛在風險進一步暴露,再加上內地政府大力整頓,很多非法經營的網上貸款平台倒閉收場,當時國內媒體甚至報道,有些借款人,因為不想還債,於是索性舉報這些網上貸款平台非法經營,令其倒閉,藉以毋須還債。
這亦導致網上貸款平台的資金鏈出現斷裂危機,為免對經濟帶來系統性崩潰及骨牌效應,政府當然是要採取一邊收、一邊放的姿態,不能全面整頓,唯有收緊在這些網貸平台的個人投資額度,以減低投資者的可能受損程度。
苦主示威被「心理輔導」
如是者,網上貸款平台去年又如雨後春筍的活躍過來,這種人人只要拿起手機,便可以繼續在網上進行借錢易過借火的行為,讓很多人沉醉於這種以債冚債的方式來度日。不知道今次「團貸網」爆煲所引發的示威潮,會否又掀起另一次的網貸爆煲風潮?這是值得注視的。
至於,過去投資在已倒閉網貸平台的投資者,最終能否成功追回投資款項,還是血本無歸?大家想一想,單以2018年,內地共有逾1200家網貸平台爆煲個案來計算,大家認為政府是否可以每一宗都徹底調查,還投資者一個公道?
我當然不排除是有的,但估計應該更多是成為了一群上訪無門的苦主吧!就以今次「團貸網」的投資者為例,他們在東莞市中心示威抗議,結果招來是一群公安武警嚴陣以待,甚至有傳媒報道,示威者被送到另一處被進行「心理輔導」,究竟是輔導他們認識「投資是有風險的」,還是輔導他們「愛國愛穩定比血汗錢更加重要」?
我不知道答案,不過,在大陸這個一切講求和諧、穩定的地方,穩定是絕對壓倒一切的考慮,所以香港投資者在面對高息利誘之下,請自行評估所要承受的風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期指現水平漸見阻力 |
上一篇: | 百億新股申萬宏源 淨資產冠內地券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