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7日

葉家興 商管啟示

經濟大國的減壽悲歌

11月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公布去年全美死亡統計數字。很遺憾地,自2014年締造78.9歲的紀錄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連跌3年,降到2017年的78.6歲,相當於4年之間,美國人平均減壽了約109天。上一次美國預期壽命出現這種跌勢,要追溯到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歐洲與亞洲大陸烽火漫天,但得天獨厚的美國得以幸免。即使美國在二戰後期參戰,全美平均壽命也不曾連續4年間未見增長。

在經濟成長及醫療進步的非戰爭時期,第一經濟大國國民的平均壽命連年變短,的確是不尋常現象。也不過就在幾年前,北美精算學會還不斷探討「Life Beyond 100」,科學家關注生物科技是否將幫助人類壽命突破自然極限,經濟學者憂慮大量增加的退休人口將令美國的「社會安全」退休金制度破產,但突然間,美國人口統計的真實數字卻敲響了另一種警鐘。

中年白人死亡率高企

美國2017年死亡人數達到280萬人,雖是歷年最高,但相對於3.3億總人口而言,並非特別驚聳可怕的數字。然而,死亡統計中因毒品或濫藥致死的超過7萬人,自殺身亡的也有4.7萬人,較1999年高出數倍。自1999年迄今的20年來,美國走過科網股泡沫破裂、911恐怖襲擊、2008年次按風暴等衝擊,股市去年和今年都屢屢創出歷史紀錄。可以說,20年來美國經濟最好的時刻就在當下。然而,經濟發展的果實是否雨露均沾?否則,怎麼有創紀錄的人數因濫藥和自殺而死?

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William Dietz教授認為,「死亡率增高與絕望的生命有關。經濟復甦並未惠及所有人,貧富懸殊更嚴重,財政困難使一些人走上濫藥及自殺的絕路。」在CDC的7萬人濫藥死亡數字中,除了因海洛英等傳統毒品致死外,高達4.8萬宗的死亡人數是因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等合成鴉片類藥物有關,其中25至54歲人口及俄亥俄東岸州份的死亡率尤其高。美國CDC主任Robert Redfield也在聲明中說:「這些發人深省的數據猶如一記警鐘,提醒我們有太多美國人過於年輕且過於頻繁地死於可預防的情況。」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曾研究貧窮、所得分配與死亡率不均的問題。他和妻子凱絲(Anne Case)在2015年12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論文,發現從1999年至2013年間,45至54歲美國非西語裔白人死亡率較同為富裕國家的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瑞典和美國本身西語裔人士都高。事實上,其他7個對照組的死亡率在過去20年間呈現下降趨勢,無疑是反映經濟成長及醫療進步的合理結果。唯獨美國非西語裔白人死亡率呈現令人意外上揚的反常趨勢。

迪頓和凱絲在論文中提到,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的死亡率自從1970年開始持續下降,當然也包括45到54歲的中年人群。但1998年之後,中年、非西語裔白人的死亡率增加,與其他人口年齡層和歷史數據觀察到的死亡率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他們計算,如果這些人的死亡率保持在1998年的水平,大約可減少9.6萬人死亡。如果死亡率延續以往的下降趨勢,更有大約50萬人的死亡可以避免。

自殺濫藥成致命殺手

進一步拆解死亡原因,美國非西語裔中年白人的死亡率增加,罪魁禍首並非由於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因為醫療進步和藥物改善使得罹病死亡率下跌。迪頓夫婦發現,死亡率增加的主因是自殺、濫藥和酗酒導致肝硬化和肝病的增加。同時,伴隨死亡率增加的副產品是美國中年白人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執行日常活動的能力及健康(特別是肝)功能的下降。因此,目前的中年人群可能以較次健康狀態進入老年醫療照護(Medicare)體系,從而導致更大的潛在醫療開支及醫保體系破產危機。

有趣的是,2016年3月《華盛頓郵報》有篇文章分析了共和黨初選領先的「非典型」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現象,也引用了迪頓夫婦的研究。文章作者分析死亡率與特朗普得票率的關係,發現中年非西語裔白人死亡率愈高的州份,特朗普的得票率也愈高。而中年非西語裔白人死亡率上揚,主要集中在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群體。

因此,所有變數的關聯性似乎很明顯,美國低學歷、非西語裔、中年白人受自動化與全球化的經濟衝擊最大,他們的經濟困境使得自殺、濫藥和酗酒的比率提高,從而提升了該群體的死亡率。而他們的種種心理與財務的挫折促使他們選擇了一個不同於以往政治人物的特朗普,作為他們的代言喉舌。

不患寡而患不均

美國股市蓬勃熱絡似乎與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景脫鈎。這種落差有利於特朗普的崛起。特朗普從一個備受爭議、政治經歷空白的商界人士一躍而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並且在2016年的大選中擊敗了民主黨政治老將希拉莉。雖然總票數少了200萬票,卻憑藉多數鏽帶州份的選舉人票,特朗普在眾多失落選民的殷切期望中當選美國總統。

然而,轉眼兩年,特朗普讓美國經濟好轉了嗎?減稅一度讓企業盈利及股市造好。然而,在逐漸加劇的貿易戰陰影下,美國股市在12月進入熊市。如此一來,企業投資擴張必定更加謹慎,美國鏽帶區失落一代的處境改善更加艱難。也因此,濫藥與自殺、醫療體系壓力比起往年更是只增不減,對想要實踐「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競選口號的特朗普更是雪上加霜。畢竟,偉大的第一大國怎麼可能見到國民平均壽命縮短?

中國古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當今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的減壽悲歌,無疑是個分配不均的另一寫照。如果連「非典型」的總統都無法帶來人口生命統計的改善,令人憂心的鏽帶處境何時可以翻轉?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