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
美存在於客觀現實生活中,我們從中體驗其本質,隨着時代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藝術家不可能無動於衷,與豐富的生活環境隔離。
畢加索說:「應該睜大眼睛,敞開心胸觀看世界。」藝術家把主觀的反映在感性中梳理,於創作中完善思維,靈魂是塑造藝術的土壤,通過技巧和手段灌溉成真果。
思想感情清晰明確
梁宇先生繪畫的《時代之歌——闖、創、窗》,200cm×200cm×3,布面油畫,是一幅接地氣、貼近生活、既有凝聚力又有向心力、蔚為壯觀的傑作。畫面背景僅是紅、黃、綠3種純色,地面是黯紅、茶褐色、墨綠色。同一方向前行的人物,是運用了素描的黑白關係,那地平線上一小段鮮艷的橘紅、橙黃、翡翠綠,呼應上空穿越的一束光芒,照亮人們前進的腳步。畫家賦予形與色在對比協調中存在的意義,藉着對現實的認知,表達清晰明確的思想感情。「闖、創,窗」3個片段,讓人看到的是高於現實的秩序美。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定下了改革開放的主基調,深圳領先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梁宇九十年代初從北方來到深圳,算是南下大軍中的一員,作為親身感受了改革開放洗禮的藝術家,真實地體會到中國因改革開放而崛起。
2017年秋季,他開始思考如何以手中的畫筆,表現改革開放這一恢宏的主題,紀念即將到來的改革開放40周年。反覆地構思和勾畫創作草圖,最終將繪畫的聚焦點放在深圳特區「建設者」這一群體上面,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大致將1978年以來的40年分為3個時期:第一階段是「闖」,大約是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擔任基建工程兵等各行各業的弄潮兒,屬於第一批來到深圳特區的人,他們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從四面八方來到這片充滿活力的紅土地,實施拓荒建設,為深圳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階段是「創」,大概是九十年代至2010年,特區在體制機制上,成為國家重要的出口創滙城市,在國際化建設上,不斷取得突破性的新成績,創新發展成深圳根基核心之魂;第三階段是「窗」,從2010年至今,深圳特區今天已躍升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典範,並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橋樑,又被譽為愛心城市、國家一線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在科技轉型上,達到現代化、國際化的新型城市,正在規劃生態環保的綠色城市,深圳在新征程勇當尖兵走在最前列。
帶有東方美學基因
梁宇先生採用三聯三幅2米乘2米的大畫,構成2米乘6米的巨幅油畫,3種顏色的平面背景,反映出3個時期的主基調。大面積的純色平塗,帶有明顯的東方美學基因,視覺上帶來恰到好處的協調和適中,並給予觀賞者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每一幅畫中都描繪約20個基層人物:有不畏艱苦的拓荒者;有大展宏圖的科技人員;有兢兢業業的建設者;有青春勃發奔向新夢想的年輕一代,置身遠處地平線曦光映照下,堅定不移地踏步向前,所謂善建者不拔,永不動搖的信念。
黑白造型增強張力
那黑白的造型,類似浮雕的效果,更增強了畫面的張力。橫跨在上空的虛實之線,似騰空而飛的發展軌跡。那紅色代表着人們對改革開放的熱切追求,橙黃色的背景彷彿都市輝煌的業績,綠色表示出新的希望,對未來的美好憧憬。3塊奪目之色統一地連結,深色地面的鋪陳穩重而堅實,襯托出強烈黑白對比的主體,這是一群普羅大眾,畫面沒有偉人或領袖的巨像,這是畫家為最平凡的人塑造的豐碑。
再看每幅畫面都有一個路牌,羅湖、蛇口、深南,地域性的標誌,象徵着各階段發展的不同特色與輝煌。極簡練的平面構成的意境,雖然沒有傳統油畫的三度空間,內容卻依然是那麼的豐盛。運用結構精巧的版畫精華,藝術家以嶄新的文化語境,唱出一首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之歌》。
梁宇,內蒙古扎蘭屯人,擅長版畫、油畫、中國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水彩畫藝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多年來承擔着深圳視覺藝術的組織工作。他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具獨特的思維、時代的腳步、藝術的趨向,更有可讀性、知識性、欣賞性,這便是梁宇文化自信的價值!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