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10月21日,周日。中央財金四巨頭上星期五齊聲開腔力撐A股,「含金量」是否一如內地《經濟日報》所指般重見仁見智,但規格之高確實非同小可。然而,若非A股釋放出來的負能量足以為內地經濟添煩添亂,何須大陣仗到出動「四大天王」聯手發功救市?口術出一次可以很靈,講多幾次就會變成soundbites,到時便不是含金量高低的問題,而是維穩還有什麼招數可出。
潛在風險兩面睇
講開「含金量」,在下不禁想到近日表現令人眼前一亮的黃金。資產市場就是這樣,「說法」(narratives)是用來配合價格的,股樓如此,黃金亦然。過去半年,金價從千三美元以上,跌至8月中旬1180美元亦一度失守,期間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黃金傳統避險功能卻半點發揮不出來,市場遂議論紛紛,爭相為黃金「武功已廢」尋找理由。踏入10月,金價技術走勢明顯改善,「理應」不復存在的避險效用,於論者口中又見重現,足證「說法」由價格決定,只要價格有勢,「消失」了的東西也可隨時復活。
當真要驚,豈止中美貿易戰?市場一直低估意大利與歐盟圍繞該國預算案的爭拗,信貸評級機構一旦突如其來調低意國主權評級,被殺個措手不及之輩恐怕比你想像中多;又如信報論壇「環宇搜股」作者尹德政上周五提及的美元荒,莫說加劇全球融資壓力,單是現金有價已足削弱投資者對所有風險資產的胃納,觸發新一輪市場動盪。
難以看透的是,黃金到底會進一步受惠於上述潛在風險,還是經受不起美滙因此而偏強,終究難逃假突破的宿命。老畢在此先檢討早前一個失敗的黃金trade,再根據眼前所見論金。
8月6日,在下以〈股滙一段古 黃金一個Trade〉為題,談及運用期權策略中同價不同期的calendar spread策略,以加拿大金礦商Agnico Eagle Mines為對象,先沽出8月認購期權,再買入9月行使價相同的認購期權,一面利用Short Call收取的期權金降低Long Call建倉成本,一面給時間讓交易觀點發酵。
當時所以有這個想法,主要因為基金大戶領航(Vanguard)於7月底把旗下Vanguard Precious Metals & Mining ETF易名為Vanguard Global Cycles Fund,此舉給我的感覺是,投資者對黃金興趣之淡薄,連舉世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都要通過改名這種取巧手段跟黃金「劃清界線」。所謂物極必反,每當市場情緒去到極端時,資產價格往往離底不遠。
考慮不足敗乃應該
不幸的是,上述交易飽受挫折,Agnico於9月深深跌穿老畢以為可以一守的41美元水平,最終賠掉期權金。如今回望,對市況的判斷大致沒錯,只是心急了一點,兩個到期日相隔太近,時間值損耗迅速之餘,亦沒有足夠空間讓交易觀點發酵,敗乃應該。
炒賣唔係贏就輸,勝負何足掛齒?值得研究的是,金價於8月失守千二美元大位,期間曾短暫跌穿1180美元,此後直至10月初,金價在1180至1200美元區間橫行,看似沉悶,實則三番四次力求重返千二美元卻未能站穩。經歷個多月爭持後,金價終在約兩周前一舉突破上述約20美元的區間範圍,升穿千二後,照度至少可見1220美元,接着走勢果然如此,金價上周高見1233.3美元,收報1226.5美元。
老畢早已不是幾年前那條「金甲蟲」,可是對金價於2015年11/12月間人人看淡時觸底,隨即展開為期略超半年的強勁升浪印象深刻。但凡炒友,少不免都有confirmation bias,在下對這一幕念念不忘,當然希望歷史重演,惟說不定只是一廂情願。
黃金技術面雖顯著改善,但現在便把1220美元當作base level開倉博黃金相關資產更上層樓,得防金價回試千二美元支持。
分兩注出擊
基於這種不確定性,策略上或可考慮以到期日較遠的期權先落一注,藉此應對金價升勢太急追唔切的「風險」,倘回調而千二不破,屆時再伺機下第二注,並以1180美元作最後防線,為買賣工具設定止蝕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Banker也要搵命博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