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9月27日,香港金管局(HKMA)及各大銀行上調基準貸款利率,意味香港長達12年的超低息環境告終,迎來利率上漲。香港充裕的流動性且與美國加息周期步伐不一,已逐漸成為備受市場關注的問題。香港不僅在全球量化寬鬆時期保持了超低利率,甚至在聯儲局啟動加息周期後也巋然不動。但近期港元驟然升值,似為套息交易參與者敲響了警鐘。
拆息趨升 流動性縮減
事實上,雖然港元近期大幅反彈及流動性趨緊,但2018年3月以來,港元始終徘徊於兌換保證的最弱點,這敦促香港金管局愈來愈頻繁地入市干預,以確保港元與美元滙率掛鈎。該些干預措施減低了銀行系統的港元流動性,從而使貨幣基礎收縮。
儘管與2015年相比,市場活動有所減少,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呈上升趨勢,流動性也隨之縮減。因此有理由相信,加息步伐將會加快。
首先,頻繁的套利交易給港元帶來了貶值壓力。2015年12月,聯儲局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首次啟動了加息周期,此後,香港與美國之間的利差持續擴大。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香港利率理應遵循美國加息步伐,然而現實情況下,這一傳導效應並非百分百即時反映。
因為全球量化寬鬆和中國資本外流,導致大量資金停泊於本港,故本地貨幣基礎現已擴大了5倍。近期這巨額流動性一直推動股票和房地產價格上漲。然而,其副作用也相當明顯──港元充裕流動性與高需求,壓抑了香港滙率,使得套利交易有利可圖,有機可乘。
但情況已有變化。自2018年3月以來,儘管港元滙率一直在較低交易區間內波動,香港與美國之間的利差依然在縮小,這使得套利交易回報減少。
套利交易勢頭已轉弱
此外,為了量度套利交易的吸引力,我們計算了「套利交易吸引力比率」,數據顯示,自5月以來港元與美元之間套利交易的動力明顯減弱,因此相關交易不再是解釋港元貶值和利率上調的唯一理由。
除套利交易外,我們相信還有另一個因素會促使港元利率加速上漲。存款增速下降將港元存貸比率自2016年末的77%,大幅拉升至2018年7月的85%,但銀行貸款仍在飛速擴張,因此,需要更高的利率來吸引存款,以便銀行繼續放貸。例如,在美國進一步加息前,各銀行已開始通過定期存款吸納資金。而銀行面對的中國企業風險上升,以及中資離岸併購融資增加,是貸款熱潮背後的主要動力。
展望未來,由於存款增長減速,加上套利交易活動頻繁和中國企業貸款上升,我們預期港元利率將快速攀升。隨着貨幣基礎縮減和利率上升,各資產價格將無可避免地承受壓力。在股市近月出現調整後,房地產價格亦可能受到影響。
當金管局無法利用各項宏觀審慎管理工具來控制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時,資產價格承受壓力未必是壞事。儘管香港在跟隨聯儲局加息步調方面頗有延遲,但香港將會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在加息方面迎頭趕上。
作者為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油價轉強 風險資產傷 |
上一篇: | 人仔「破七」可待 恒指考驗2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