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最近美國時裝設計師Kate Spade和獲獎名廚Anthony Bourdain兩位名人的自殺事件備受關注,不單令全球粉絲悲傷不已,亦擔心有可能引起模仿效應。求助的重要性一再受強調,可是知名人士想尋求幫助也有困難,求助或許被視為軟弱的象徵,對其形象或地位造成負面影響。發現有問題應該坦誠面對,這方面,英國哈里王子坦白因情緒困擾而接受輔導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媒體不應詳述自殺方式
知名人士自殺造成的影響被研究多年,有許多研究亦證實其短期及長期影響。2014年,影星Robin William自殺身亡後,美國預計多了1814宗的自殺死亡,自殺率攀升近10%。2009年,德國足球隊守門員Robert Enke自殺後,短期內不單多了跳軌自殺事件,相同的自殺事件隨後兩年也相對兩年前增加了19%。在亞洲,我們的研究顯示,自殺身亡的知名人士,尤其是來自南韓、台灣和香港的明星有更即時的影響,當中較受影響的是那些與死者年齡、性取向和職業相似或有共鳴的人。
一般百姓自殺身亡,如經紙媒和社交媒體聳動及過度報道,也會引致模仿效應。新聞媒體不斷重複自殺報道,好似要把這不尋常的行為普及化。
令情況更加惡劣的是,如果我們沒有顧及自殺原因的複雜性,只追究單一自殺原因的話,將容易引起誤導,成為高危人士自殺的藉口。2016年,香港學生自殺突然上升,就是寶貴但沉痛的例子。
大學生的自殺事件也引致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模仿效應。4個月之內發生的自殺事件,已經相等於整個2015年所紀錄的。還幸的是,通過全體合作,包括媒體報道方式的改進,才可防止當時情況進一步惡劣,因此,媒體務必向廣大民眾提供正確的資料。
在報道自殺的原因時,需要給予全面的考量,包括心理病例、人際關係問題及適應障礙,過往自殺企圖、兒童虐待及疏忽照顧的經歷、酒精及藥物的濫用、社會支援的缺乏等等。
世界衞生組織及本中心亦出版實用手冊,建議媒體如何負責地報道自殺新聞,從而減少模仿效應,例如避免過度聳動的方式報道,避免詳述自殺方式,避免把自殺原因簡單化。此外,我們亦鼓勵媒體報道其他面臨相同困境的人,如何求助及繼續生存的例子,以便其他人也可以見到希望。
的確,要一個抑鬱的人求助並不容易,尤其是男性求助的動力比較低。親朋戚友或需要多出幾分努力,協助他們尋找求助。
只有25%的自殺身亡人士曾接受精神治療服務,75%從未有紀錄,政府因此有需要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同時,我們也要倡導公共健康,建立一個更有聯繫的社會,確保有需要人士,尤其是社會支援比較弱的人士,不會漏網。
中國自殺率下降原因
由於某些人不喜好以傳統方式求助,所以近年也多了利用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接觸高危人士。要接觸有需要人士,必須不停創新。防止自殺的意義在於任何人都可以出一分力塑造一個更安全及溫情的社區。
全球每年有將近80萬人死於自殺。2016年,美國有超過4.5萬人自殺身亡,上升趨勢令人擔憂。濫用鴉片類藥物及槍械的可獲性及普遍性,是導致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將近50%的自殺死亡是由槍傷所引致,是一個極高致死性的自殺方式。另一方面,我們見到中國的自殺率在過去20年有下降趨勢。為人們改善教育及就業機會,尤其是農村女士,提高生活質素,是導致下降的一個原因。然而,居住市區的生活壓力或令精神健康退步,因而抵消下降的幅度。
自殺確實是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許多家庭因此摧毀,造成沉重的傷害,對整體經濟及社會都是嚴重的損失。我們將懷念這些知名人士及他們的才華,但要真正懷念他們,希望讀者及關注他們的粉絲除受他們對工作的熱忱態度啟發,亦要學習有需要時求助,及向身邊人伸出援手。
葉兆輝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善用優勢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
上一篇: | 案例對量刑有多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