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5月份是採挖冬蟲夏草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當地的牧民舉家上山、外地淘金者也會蜂擁而至,在高山草原地氈式的搜尋這天然寶藏。
每根冬蟲夏草的誕生也是一個傳奇。從一種叫蝙蝠蛾的昆蟲產卵在高原土壤裏開始,蛾卵孵化為幼蟲後在活動的地方碰上冬蟲夏草菌,病菌會感染抵抗力較弱的幼蟲並在蟲子體內慢慢生長;菌絲慢慢布滿蟲子全身把牠的養份吸盡,幼蟲便慢慢僵死,但外表仍保持原來蟲形。到了翌年夏天,菌絲自蟲子頭部開始發芽, 從蟲體頭部生出一根有柄呈棕色的棒狀子座體露出地面,於是便長成了一根根比黃金還貴重的冬蟲夏草,整個過程大概就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海拔愈高品質愈佳
冬蟲夏草只能在嚴寒、海拔3000至5200米之間的丘狀高原草甸和陰山峽谷的高山上生長,僅在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印度等國家存在。中國佔了超過九成的蘊藏量,當中主要生長於西藏、青海高原,另外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也有分布。
一般認為,冬蟲夏草的品質隨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也就愈好,低海拔的冬蟲夏草品質就遜色一點。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那曲地區,因其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海拔最高的蟲草產區,這裏出產的蟲草無論從色澤和大小上都最為上乘。至於青海東南部的玉樹和果洛兩地區,因其平均海拔高度也在4000米以上,出產的冬蟲夏草品質也好。
在一年裏能採收的時間只有20至40多天,採收時期隨各地海拔高度不同而異。一般在4月中旬當冬蟲夏草的子座露出土後,即可採挖。第一批採到的冬蟲夏草品質最佳,因蟲體肥大,子座粗短,質硬實心,會被稱為「頭草」。第二批採到的習稱「二草」,品質也好。第三批採挖到會稱為「三草」,因採挖已接近尾聲,此時的蟲草子實體養份都被地上的子座吸收,子囊已開裂而散發出孢子,蟲體質地鬆軟乾癟,品質就差,無甚藥用價值了。所以要挑選好的冬蟲夏草以蟲體飽滿,子座相對短小為佳。
愈鮮有效成分愈多
過去,由於交通和資訊流通不便,加上藏民的信仰背景,他們大多不大熱中於從事冬蟲夏草的商業活動,回族人會在產地和地方性的蟲草市場作為中間人收購,再轉售到一些相對富庶的城市如上海、廣州、香港等,所以當地人對冬蟲夏草採收活動有一句諺語謂「藏民挖、回民買、漢人用」。但隨着近年來資訊網絡發展已惠及內地偏遠地區,高鐵和高速公路網路的完善,運輸時間大大縮短,現時市面上除了傳統的乾品外,還會見到一些由產地直送的新鮮冬蟲夏草,這些鮮品多由牧民直接帶到離產地不太遠的中心城市如西寧、成都和拉薩等市場向當地買家兜售後再輾轉被運送到各地的零售市場去,所以在5、6月間會見到大量的鮮草推出市面,鮮草由於沒有經過大量水份的流失,保存得宜的話,活性成分更多,營養價值相對更高,所以也受到市場的歡迎。
冬蟲夏草的主要活性物質為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腺苷等人體容易吸收的成分,具有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抗疲勞、抗氧化等多種功效。選購冬蟲夏草,應盡量選擇新產的,因保存的時間愈長,裏面有效成分流失量就愈大,其藥用價值就會降低。
作者為浸會大學中藥房主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