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復活節將近,很多人都會出外旅遊。假若旅遊期間弄傷腰頸應如何自救呢?
1.冰敷:冰敷會令血管收縮,減緩血液循環的速度,藉此達到止痛、消腫、消炎及減少出血的效果。冰敷常用在急性扭傷、拉傷或撞傷,效果非常顯著,特別是受傷後首72小時。冰敷時要抬高患處,應與患處隔着一層濕毛巾,以免凍傷皮膚。時間應以15分鐘為原則,每2小時一次。
2.熱敷:相反,如果是慢性痠痛或已過了3天,應使用熱敷。熱敷會令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以有效提升組織自癒能力。熱敷時最好能用乾毛巾包裹患處,以免燙傷。時間同樣應以15分鐘為原則,溫度約攝氏40至45度,每天2至3次。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分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能力(如部分糖尿病人)、不能明白指示者(如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症),都不宜使用。
3.止痛藥貼敷位置:患者有時會用止痛藥貼止痛,但他們往往把藥貼貼在最痛的地方,但該處並非痛的根源。以頸椎神經痛而言,原因是從頸椎椎間孔伸出來的神經線受壓,患者會感覺頭頸部疼痛及麻痹,並伸延到肩膊、上臂甚至手指。如果把藥貼貼在手上是沒有作用的,要貼在頸部神經線受壓的位置才能對症下藥。
患者亦要了解傷勢的輕重,如腳扭傷後,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站立或步行,可能患處有骨折,骨折是不能自己處理的,必須接受醫生的正確處理。病向淺中醫,一般市民容易斷錯症、用錯藥,如患處不適多過一周仍沒好轉,應盡快求診,以免病情惡化和出現併發症,難以治療。
作者為脊醫及物理治療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銀行家古嘉璇搞社企 讓青少年真心愛運動 |
上一篇: | 提升免疫力助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