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6日

楊鐸輝醫生 健康專題

降糖藥不斷演變 配合需要

本港糖尿病人口不斷「膨脹」,根據2014年的統計顯示,港人患上糖尿病的流行率約為10.3%,即大約有70萬人屬糖尿病患者,數字驚人。雖然患病人口連年上升,可幸的是,近10年間,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亦有很大進步,不但能有效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部分藥物更能達到減重、保護患者心腦血管的效果,長遠可望大大減低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退化疾病,主要成因與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有關,隨年紀漸長,加上飲食習慣西化、少運動等誘因下,胰島素有機會分泌不足或不能發揮正常功效,令葡萄糖積聚在人體血液中,形成血糖過高,而多餘的糖份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病。

三管齊下控制病情

要控制糖尿病,可從三方面入手,第一是控制飲食。暴飲暴食會容易令血糖急促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謹記定時定量均衡飲食的習慣,此外要做到「三低一高」,即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的飲食方針,少吃醬油,多用天然香料,都有助減少身體吸收過多糖份的機會。

第二就是要多做運動。恒常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過多的能量、提升心肺功能,令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提升及減低對胰島素的抗阻性,這樣不但可以有助控制血糖水平,亦有助達至理想體重。不少人成功減重後,血糖水平亦大有改善。

可是,除了控制飲食及多做運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要達至理想控糖目標,還需要藥物治療。不少病友得悉需要用藥都會感到害怕,擔心會對藥物造成依賴,而且害怕藥物會引起副作用。事實上,現時的降糖藥物種類選擇較過往多,成效理想之餘副作用亦較少,就讓我們一起認識近年有關糖尿藥物的演進吧。

多年前治療糖尿病時,醫生只有數種藥物可選,包括雙胍類(Biguanides)、磺胺尿素類(Sulphonylureas)及注射胰島素。雙胍類的降糖藥中又以二甲雙胍(Metformin)最常用,至今仍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它主要的作用是減低肝臟生產葡萄糖及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抗阻性,現時亦常與新一代的降糖藥物合併使用,避免高劑量單一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至於磺胺尿素類降糖藥物則屬於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類型,它能在較短期間內達到降糖效果,但容易造成低血糖現象,患者服用後亦容易有體重上升的副作用。事實上,這類型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降糖藥有機會增加耗損胰臟細胞後果,結果,不少患者在長期用藥後更要持續增加藥份去達到控糖效果,而藥效在數年內亦有可能完全消失。

胰島素為最有效控糖藥物,但藥物的效能可以因為不同的因素而受到影響,例如多做運動的情況下注射相同份量的胰島素時,患者有機會出現低血糖問題,如未能及時處理,更會導致昏迷。低血糖症是糖尿患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並有機會增加意外風險如交通意外或墮地引致骨折等,所以必須小心留意。

及至近10年,醫學界陸續推出新型降糖藥物,從不同的渠道去幫助糖尿病患者達到降糖效果。DPP-4抑制劑是其中一種,它主要是透過增加腸臟荷爾蒙(腸促胰島素)的功能去幫助降低血糖,這種荷爾蒙能因應人體內的血糖水平而發揮功效,所以患者不易有低血糖問題,惟DPP-4抑制劑的藥效一般,常需要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使用以發揮最大效用。

而SGLT2抑制劑更是目前最新一類口服降糖藥物,它主要透過腎臟從尿液排出多餘糖份,達到降低血糖水平。一般來說,人體會自行從尿液中回收糖份令血糖上升,但SGLT2抑制劑則可以抑制腎臟回收糖份,讓過多的糖份從尿液中排走,平均每日可排走70至80克葡萄糖,即約300千卡熱量,故此患者可同時達到減重效果。更重要的是,一旦尿液中的糖份偏低時,抑制劑的藥效便會減少或停止,避免患者出現低血糖現象。

具保護心血管功效

眾所周知,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病症,更是導致病友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醫學界特別重視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之餘,同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問題。近年有研究證實,其中一種SGLT2抑制劑──恩格列淨(Empagliflozin)同時具有保護心腦血管的功效,是首種口服降糖藥獲得相關證明,對減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發率、死亡率、入院風險以至出現心衰竭等都有幫助的藥物。

除了口服降糖藥外,近年亦有新的針劑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出現,它同樣是透過腸臟荷爾蒙類似作用而達到降糖效果,故不易引起低血糖現象,而其中GLP-1受體激動劑亦獲得研究證實具有保護心腦血管的功效,但效用未及SGLT2抑制劑明顯。患者可選擇每日注射一次或一星期一次注射GLP-1受體激動劑。

過去曾有一位年約40歲的糖尿病患者求診,他發現持續服用傳統降糖藥及注射胰島素後,體重由83公斤升至103公斤,而糖化血紅素糖尿病3個月控制指標卻未有顯著回落,指數經常徘徊在10%左右,令他對治療感到灰心。

幸好近年有新的藥物出現,醫生嘗試為他轉用SGLT2抑制劑,希望幫助他降糖之餘亦能有減重效果。結果,用藥不久,這位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紅素已降至接近7%的目標,並可以減低注射胰島素的份量,而體重亦降至90公斤,讓病人重拾治療的信心。

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選擇非常多,如果對治療藥物、功效等有疑問,應多與醫生商討,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

撰文:楊鐸輝醫生_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