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農曆新年期間發生了兩件事,皆與小販問題有關,事發地點其一在旺角,其二在屯門良景邨。最受矚目的當然是旺角,因為年初一晚有人聲稱要捍衞小販作為香港的本土文化特色,結果爆發出六七暴動以來從沒見過的騷亂,警民衝突嚴重得名副其實火光熊熊。磚頭橫飛與子彈沖天的一夜狂飆過後,更加導致本土派政治勢力急速冒起,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之中,被控以暴動罪的本土民主前線參選人梁天琦出乎意料地吸引到六萬六千張選票,得票率高達百分之十五。儘管排第三位的梁天琦無法贏得議席,當選的是公民黨的楊岳橋,但已讓本土派的「無底線抗爭」廣為傳揚,成為一支異軍,各界紛紛預測今年九月的正式選舉將會出現誓走勇武路線的立法會議員。
至於屯門良景邨,沒有那麼政治化,但詭異情況同樣叫人瞠目結舌。當地街市外圍在農曆年間變作夜市,無牌小販路邊擺賣,忽然殺出一些自稱「管理員」的彪形大漢,不斷出現拳打腳踢的暴力場面,群眾的矛頭甚至指向「選擇性執法」的警隊。
經過這兩宗事件之後,小販問題再度成為焦點之餘,不少人更加呼籲,政府應該以人為本,容許夜市合法存在,讓小販在有規管的環境經營。食環署不但不應該嚴厲趕盡,反而應該兩全其美,既放小販一條生路,亦令香港可透過夜市來吸引遊客。
去過台灣的人,幾乎沒有不見識過當地馳名國際的夜市,從北到南,遍地開花,台灣各式各樣的夜市人頭湧湧。台灣觀光局統計,遊客之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把夜市列入行程,為當地旅遊業帶來可觀收入。
至於南韓首爾,最近亦着力於設立夜市,作為推動旅遊業的重要政策。首爾將會陸續在四個熱鬧地點,包括東大門、汝矣島漢江公園、沐洞里體育館及清溪廣場,設立不同特色的夜市。例如,汝矣島夜市以售賣小吃和手工藝品為主,東大門夜市則主打潮流時裝等等。
也許有人認為,在香港設立夜市,或者回復昔日大笪地之類的「平民夜總會」不切實際,因為會造成衞生和噪音滋擾,畢竟香港是一個人煙稠密的大都會,照抄台灣模式肯定行不通。當然,還有人會搬出地產霸權的陰謀論,指控大集團嫌小販的存在侵損商場生意,「官商勾結」的情況下,政府不可能為夜市開綠燈。
如真有官商勾結,那小販問題是另一回事。但若政府有意紓解民怨,設立夜市不失為順應民意之舉,同時有利於重振現已漸見頹勢的旅遊業。闢設夜市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參考每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就是了。年宵花市的舉辦地點,一般是面積寬敞的球場,相對地遠離民居,不會造成太大的滋擾。既然食環署有能力管理好年宵花市,為什麼不可以管理好夜市?香港沒有必要抄足台灣夜市的模式,如果害怕年中無休晚晚開檔的壓力太大,每星期兩三晚,或者不定期在大時大節架設夜市,仍然是值得考慮的。不妨看看日本,該國每年有不同名目的節日和祭典,白天封路進行慶祝活動,入黑之後就是人聲鼎沸、秩序井然的夜市。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強烈推介的美食車概念,用心無疑良好,可惜門檻實在太高,初步估計六十萬元的經營成本,不是一般草根出身的小販負擔得來。要是按照年宵花市的做法開設夜市攤檔,讓小販透過正規渠道申請經營權(毋須「走鬼」),利用小本經營來售賣香港風味的產品,在一個既定範圍集中管理,那才符合曾俊華口中的本土情懷。
說到底,香港並非沒有條件打造地道夜市,設立不設立,視乎政府是不是離地到不願意與市民同呼吸而已。迎難而上,設立夜市,一來有助小販謀生,二來吸引遊客觀光,三來保留本土特色,一舉三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示威就在眉睫 警隊金睛火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