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21日

謝浩麟博士 教育講論

香港文創產業一片風光背後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創意產業在全球經濟中正扮演重要角色。從歐美至亞洲不少發展迅速之城市,成功憑藉由當地政府致力協助,繼而蓬勃擴展之創意及文化產業,被打造及定位成國際創意都會。但當我們在過去十多年間,經歷了全球/亞洲金融危機,互聯網與數碼科技大演變,以及中國與南韓的經濟起飛,而全球創意產業經濟也備受歐美經濟倒退考驗之時,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哪門子的文化政策才算當今典範──是美國、中國大陸、南韓,還是其他?

作為社會文化研究學者,究竟如何能跳出予人「閉門造車」的印象,對文化政策提出更切實、更具發展導向的批判和建議?早於九十年代起,位於澳洲布里斯本的文化及媒體政策重點研究中心(Key Centre for Cultural and Media Policy)已經開始採用社會與文化研究理論,以更開放、積極(而非敵對、對立)的態度細心探討文化政策對創意產業本身及對社會大眾之影響,並期望與政府、相關工業機構和從業員展開理性討論、對話與合作,協助及推動(而非干預)創意產業發展。(McGuigan 2003: 23)

西九創意基地

為與國際「知識型經濟」發展趨勢接軌,香港特區政府首於1999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欲將西九龍填海區發展成集文化、娛樂及藝術於一身之創意基地。2003年,政府正式宣布將以英國工黨政府的創意發展產業方針作藍圖——從1997至2001年間,透過糅合「創意」與「產業」開闢社會經濟發展新方向,創出8%本地生產總值(GDP) 年均升幅、3%有關勞動人口需求年均升幅之驕人成績——重點開發香港創意產業,並致力實施相關長遠發展政策,期望達到更大經濟成果。環顧各地,香港社會相對自由開放,文化亦多元,並擁有健全法治制度保障知識產權,理應有助孕育創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能夠推動整體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它更能長遠地保存及活化本地獨有的創意文化,以漸漸囤積下來的「文化/創意資本」,間接刺激及牽動其他行業發展,如旅遊、娛樂、零售甚至飲食業等等。

2005年,香港特區政府伸延闡釋英國「創意工業」所定立範疇,將其重新命名為「文化及創意產業」──涵蓋設計、建築、廣告、出版、音樂、電影、電腦軟件、數碼娛樂、表演藝術、廣播以及古董和工藝銷售十一項產業。作為六大重點新興產業之一,政府於過去12年間,實施一系列文化政策並注資發展,支持本地文化創意產業與人才。創意空間及演出場地方面,有西九龍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油街實現」藝術空間、動漫基地以及元創方等。

資源整合、商業支持及人才培育方面,包括:2007年成立香港電影發展局,並每年撥款3億元作電影投資、新人培訓及相關宣傳,2009年成立專責辦公室「創意香港」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透過資助香港設計中心策動「設計創業培育計劃」、「設計營商周」及「設計智識周」;2009年起,分別兩次注資共6億元營運「創意智優計劃」,致力將香港發展成為創意之都,資助創意企業成立發展;策動大型的宣傳,冀將香港打造成「亞洲國際都會」等。

創意教育方面,透過教育局予本地中小學增加藝術文化導賞活動,亦鼓勵本地大專學校開辦創意、表演藝術、文化研究及藝術行政訓練課程。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政府則簽訂CEPA,與中國協力製作電影並於內地分銷。

文創產業增加

據2014年出版《香港統計月刊》所指,文創產業的增加值相對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3.8%上調至2012年的4.9%──單在2012年,文創產業的增加值為978億元,較2011年上升9.2%;而整個文化及創意產業就業人數則為200,370人,較往年增加3.9%。於2015年度施政報告中,政府對創意產業作了非常正面的總結,並指出從2005年至2012年間,本地文創產業的年均增加值達到了9.4%,其增長甚至比香港名義本地生產總值5.6%年均增長更為理想。設計業的發展的增加值更加是三級跳,有關職位的增長亦接近50%。

風光背後,卻仍有一籃子問題未解決。來自深港兩地的一群社科學者,早於2010年推出探討深、港文化創意產業業內實況之藍皮書,剖析過去10年兩地產業從與內地合作以至各自發展之利弊。其中,學者建議政府嘗試走出公務員架構,培養並且善用文化藝術知識和商業管理/營銷技巧兩者兼備的專業人士;提高市民對文化、藝術及創意的興趣和消費力;採納具建設性評論以及與本地大學定期合作研究,以作參考及支援策劃發展方向;考慮改由專業文化藝術中介機構而非立法會決定撥款,以避免文化藝術創意受政治干預;除單方面推動短期資助計劃以外,效法新加坡以稅務優惠鼓勵私人和企業支持文化創意發展和創業,幫助中小企業突破初期營運困難並持續發展等。筆者亦想到,如Google與香港中文大學自去年起聯辦的「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也能鼓勵年輕一代多動腦筋,獲取資金創立嶄新創意產業,達成了雙贏局面。

撰文:謝浩麟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碩士課程)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老師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