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30日

郭位

全人教育的盲點

常聽說教育「以人為本」,還要追求「天人合一」,又有人喜歡把「全人教育」掛在嘴邊,視之為高等教育的執行標的。這是什麼意思?據說「全人教育」這個理念從美國引進,但是我在美國的大學裏工作了30多年,擔任不同的職務,卻幾乎不曾聽說「全人教育」。這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全人教育的時代性

古時候的「全人」想必通曉禮、樂、射、御、 書、數,那麼今人呢?如果有人說今天的「全人」就是古人的六藝,那未必符合時代性,也恐怕找不到幾個全人。

Ron Miller提出「全人」(holistic education)理念,做為發展個人情感(emotion)及認知(cognition)的能力,用以協助青少年從一個獨尊自我的個體, 轉化為一個懂得承擔社會責任的成人。除了寫(writing)、讀(reading)、算(arithmetic )三個美國中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他主張在自由主義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重依存(Relationship)、責任(Responsibility)和崇敬(Reverence)的人格。有趣的是,今古相通,這六點恰巧與古人「六藝」裏的禮、書、數相重疊。

所不同的是,現代教育「培養全球視野、關懷社會」的人才,具備解決問題與獨立研究的創造力與溝通技能。現代人重視團隊精神、關懷自然,並且具備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意識。換言之,學生須了解為人的道理,維持人與人彼此理解、相互尊重的態度。以上說法,似乎無懈可擊,但是「全人教育」可有在本地深根落實?

今人的盲點

港台兩地大學推動的「全人教育」,抽象而空洞,甚至忽略了該遵守的日常準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以我看,今天的年輕人做為社會的表率,搭電梯、入教室、進廁所、開大門、行路乘車、上下地鐵、進出商店,要客氣禮讓他人,不要爭先恐後、左推右擠如入無人之境;年輕人,若是無病無痛、距離又不遠,多運動、多走路,少搭電梯、少乘車;課堂內、會談中若有外國訪客或洋人在場,請以英語交談,而且要避免從交談中的他人中間穿身而過;地鐵上,不要手機喧鬧,正式場合,更不要「舉頭望明月,低頭看手機」,因為這些都是做人最起碼的禮儀。

現代人應該惜能源、愛自然,少印不必要的T-shirt、少發沒有用處的禮品、少開不必要的會、少講空泛不實在的口號;入自助餐廳用餐時請排隊、不插隊、不在取食之前搶先爭佔座位;能吃多少就點多少飯菜、不留廚餘;餐後請整潔餐桌,親自把餐具餐盤送走、桌椅歸位、清除地上污穢,因為這些都是利人利己的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退一步說,就算不談全人教育,以上這些基本的現代禮儀規範,大家做到了嗎?

最近聽了幾例應屆畢業生面試不準時、不出席的情形,令人不解。可是還有更令人吃驚的故事:有畢業生為大公司聘用和簽約之後,上班那天並未現身,等公司來電,被迫急了,才說不想去那家公司工作。如此這般簽約後、再神隱的例子居然有多起,而非個別例子,充分反映出欠缺尊重別人、負責守約的公民心態。

在自由的氣氛之下爭取民主的眾人,有否尊重各族群、力爭眾生平等?清楚點說,爭人權,有否尊重外傭的人權?講自由,有否考慮旁人的自由?求民權,有否一體對待陸客的民權?反對新移民,是否想想香港原本就是個新移民的城市?活得有尊嚴,有否做到不要只為權、勢、錢、財、珠光寶氣低頭哈腰,而對他人卻不屑一顧?打破官僚專權,是否只不過想為自己樹立新官僚、新專權?

環保意識當道的二十一世紀,是否應該就事論事,對科技有些基本的了解、對文化有些執着的追求?可惜,從殖民地以來,都沒有科技、文化遠景,教育政策盲目,社會金融掛帥,不投資未來,沒有學生以科技學科為首選,通識課程荒廢科技,歷史文化淡漠,中文寫作不通順,公民意識矇查查……

無論你的看法如何,大學及社會都沒什麼理由值得為「全人教育」驕傲。所以,癥結不在把「全人教育」的口號說得爽快!

大學乃是大人之學

行為反映文化,文化決定行為。龍應台認為,文化是社會的基礎,又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我們如何對待大家所處的自然環境,超越「以人為本」的空談?這種習慣、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是個人認知與情感發展的一部分。由此想到美國中小學人人必讀的《公民讀本》。這是一本通俗讀物,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寫作此讀本,旨在向讀者傳授純粹的愛國精神與公民智慧。」

課本說,一個好公民是有民主性格的,而民主性格可以簡單總結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課本又說,個人的尊嚴乃是至高無上,但必須學會控制自己。一個好公民既要認識自己,尊重個人,又不唯我獨尊。教育的理念,是創建人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民主素養的好公民」,應該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克己復禮乃是為情感與認知的整合;港台倡導的「全人教育」,可有鑑往知來、溫故而知新嗎?

人格培養,從小開始,而不要到了大學才準備受教。在知識蓬勃發展的現代社會,高等教育忙着向大學生傳授專業教研的知識,培養持續學習的能力。高端養成教育的大學,首重學習、探討、研究;人的價值觀在中小學時代成形,之後的變化,只是把自己的價值觀「表現」在具體情況上。

等到了大學再講「全人」,太晚了,誤用了大學,也有騙人的感覺。否則,難道沒上過大學的人就不「全人」了嗎?依我的日常接觸,許多不曾上過大學的老百姓似乎更全人些!

「香港高等教育如何走出去?」系列.之十三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