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24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反思五四運動(中)——科學和理性的誤用

在這一連3篇反思(廣義上的)五四運動的文章中,上周首先談及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而本篇和下篇則分別會探討新文化運動的兩大焦點:科學(賽先生)和民主(德先生)。

中國為何沒有發展出系統性的(現代)科學,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我早年曾對這個有趣而複雜的問題淺嘗輒止(文章收錄在拙作《自由的國度》中),並期望日後有機會進一步處理。但就本文的需要而言,姑勿論其原因,我們至少可以同意,中國的思想傳統確是比較模糊和籠統,缺少西方條分縷析的習慣【註1】。

極端理性 不法祖宗

按照我的理解,五四時期提倡的科學精神,除了講求基於經驗和實證的知識外,還強調我們的信念和行動必須基於理性的思考。100年來,中國在自然科學和科技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五四科學精神固然有其功勞。但當同樣原則被應用到人文和社會領域,便有更多問題需要注意。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在《第一哲學沉思集》中紀錄了一段經典的思考過程:他現實摒棄一切既有觀念,然後從「我思故我在」出發,一步步推論出確切無疑的信念【註2】。

雖然笛卡兒只是把這種理性主義用於判斷知識的真偽,但一些後人則把它延伸至判斷行為的對錯、制度的優劣。

例如伏爾泰(Voltaire)曾說:「如果你想要好的法律,請燒掉原來的法律,重新立法。」

另一位啟蒙運動領袖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雖然跟伏爾泰就「好法律」的具體內容意見相馳,但在更基本的層面,他同樣提倡打破多數人對傳統秩序的「迷信」,認為「除了今人想出來的法律之外,別無足法」。

在這個大背景下,胡適先生在西風東漸之際,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主張,便不難理解。例如新文學運動就十分輕視對古人的傳承和「摹倣」。他們更發揚「科學設計」的精神,創造出「她」、「它」等新字。

在社會習俗方面,很多人說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攻擊傳統禮教,是因為一種浪漫主義的精神。但我認為歸根究柢,這也是極端理性主義的一種體現:正是因為他們覺得傳統禮教無法用理性來論證,不應「迷信」,於是才放心鼓吹浪漫的放縱。

我甚至有個猜想,就是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思想在五四時代的崛起,以及最終吞噬中國,也跟這種凡事追求科學的風氣有關:他們覺得任由人們在市場經濟裏活動是「盲目」和「不科學」的,只有經過充分「統計」和「計算」得出的中央經濟決定才是「理性」和「科學」的。

承認無知 真正科學

然而,我認為在兩個更深刻的意義上,對傳統抱有一定程度的尊重,才是最「科學」的。

首先,社經制度和語言一樣,都是經過長期演化和淘汰,而我們今天仍然以合理水平存活。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頭腦是有局限和有可能犯錯,則根據概率論中的貝葉斯法則(Bayes' rule),賦予傳統一定的考慮份量,反而是比純粹倚靠自己的理智更加「科學」【註3】。這就是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先生所說的「紫砂茶壺」故事的深意。

至於第二點,則是海耶克(F. A. Hayek)啟發我想到的。科學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事物的一般因果規律,但如果要把這些規律應用到具體情況,我們需要大量詳細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分散在複雜的社會中,難以集中。

只有當人們按照一些抽象守則行事(而非事事經過精密計算),才能在不知道別人的具體知識的同時,間接運用別人的知識和互相協調行為【註4】。

綜上所述,當保守派對「賽先生」的口號有所保留,不一定是因為反對科學,而往往是要為理性找到合適的位置,最有效地運用理性。英國思想家Sir Roger Scruton有一次被問道:「什麼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他回答:「Someone who articulates the real reasons for not having reasons.」我覺得這句話充滿智慧,也可作為本文的總結。

盧安迪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註1:表述這個觀點的參考材料是如此之多,以至於無論舉出哪些例子都會覺得掛一漏萬,但我印象較深刻的是牟宗三先生《歷史哲學》一書和季羨林先生為《趙元任全集》寫的總序。

註2:笛卡兒的推理方法固屬極端先驗(a priori),與實證科學迥異,但正如前述,本文討論的科學精神是超越(transcend)先驗和實證之分野的,重點在於依賴理性。

註3:習慣數學思維的朋友或許會問,既然頭腦有可能犯錯,則對自己犯錯的概率的估量是否也可能是錯的?是的,但根據迭代期望值定律(law of iterated expectations),最終仍可壓縮成「一階」的考慮。

註4:詳見海耶克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第一卷。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