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愈來愈受到香港社會重視,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近年氣候變化、人口擴張,對社會的挑戰愈來愈大,尤其如香港這般高密度城市,投資者及消費者已經不止看企業盈利能力,還要考量企業對社會、環境的貢獻,而華懋作為私人公司,優勢是在執行ESG政策時較上市公司為快。
坊間常有一些聲音質疑,ESG會影響企業回報,蔡宏興則認為不然,「消費者有自己的價值觀,尤其是年輕新一代,企業的價值觀與他們相似,才會願意消費更多」,加上一些綠色建築、環保設施,更能減少將來的營運成本,長遠回報甚至錄得增長。
如心廣場5年省1400萬度電
以華懋旗下觀塘安達臣道的住宅項目為例,引入「全齡社區」概念,將樓盤設計成適合一家大細居住,不但可營造長幼共融社區,亦適應人口老化的市場需要,長遠亦有助生意營運。
此外,華懋亦與旗下部分租戶訂立綠色租約方案,蔡宏興稱,以往管理費包含冷氣費,「用少一點冷氣對租戶沒好處,便慣常長期開冷氣」,而新租約的綠色條款,華懋會把租戶所節省能源的部分回饋租戶,提供經營誘因,令租戶減少用電。
華懋去年與中電(00002)簽署合作協議,提升華懋旗下「如心廣場」的營運效能及能源效益,預計由去年起計的未來5年,合共節省約1400萬度電,同時集團制定長遠的減碳計劃,目標是於2030年減少38%碳排放。
不過,蔡宏興透露,在物業上節省能源,須依靠智能電錶,故在新的物業項目上較易成事,而且受到疫情影響,市場前景不明朗,租戶將全副心機放在經營,亦未能立刻實行這些綠色計劃。
問到華懋並非上市公司,ESG的要求會否有所不同?蔡宏興認為,華懋股東架構較上市公司為簡單,執行新政策較迅速,很快可以做決定,未必需要股東大會通過政策,惟他強調,雖然毋須受港交所(00388)硬性規定遞交詳細的ESG報告,但華懋亦有自己的內部指引,「與港交所的要求差不多,不會做少了。」
追求合理回報 反饋社會
他續指出,華懋與一般的私人企業不同,背後沒有主要個人股東或家族控制,根據已故華懋主席龔如心的遺願,希望集團所創造的財富或利潤,最終回饋社會。「我們不是不注重利潤,是要求合理的回報,同時有更多資源為社會服務。」
亞洲在ESG的起步上較歐美國家慢,蔡宏興坦言,港企在ESG的認知及資源配合較為疲乏,尤其是中小企,但只要在教育、社會輿論上有所配合,提高中小企的認知,它們執行上的彈性及速度會勝過大型企業。「希望1至2年內廣泛將ESG訊息傳出去,然後先會有一批參與者出來推動,成為火車頭,之後ESG在香港的推行便會愈來愈順。」
採訪、撰文:張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