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香港人才政策須配合國家戰略

何建宗 全乃天|

2021年10月8日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於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其中,他特別指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在面對前所未有嚴峻的國際形勢下,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我們需要怎麼樣的人才政策?特首剛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也花了不少篇幅談人才問題,但對於中央要求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香港又是否準備好?

本地勞工優先 優才申請冷淡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滙聚四大支柱產業,還有諸如高等教育、工程建築和醫療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專業,肯定滙聚了大量人才,包括得益於寬鬆入境條件的國際人才。但香港是個移民城市,嚴格來說我們有移民政策,有外來勞工政策,但沒有清晰和前瞻性的人才政策。事實上,以一個國際大都市來說,香港的外來勞工(包括各個行業和技術的勞工)比例是相當低的,只有13.9%,其中內地來港定居未滿七年的1.9%,外傭8.8%,其他外籍人士只有3.2%。近年,特區政府陸續推出一些吸引人才的措施,包括2006年推出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吸引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年度配額將由2000個增至4000個。2018年8月,特區政府制定了「香港人才清單」,列出11項專業,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有所增加。符合要求的申請人經評核後,可在優才計劃的「綜合計分制」下獲額外分數,便於來港。然而,該計劃旨在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入境便利,獲批准的申請者毋須在來港定居前先獲得本地僱主聘任,但沒有其他方面的資金補貼或福利。至於為配合國家科研計劃,推動產學研結合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新措施,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安排,便利創科業界延攬人才。但截至今年7月,該計劃自推出以來僅收到282封申請,有251人獲批。

總結而言,香港至今仍然抱持相當保守、以本地勞工為優先的勞工政策。一系列吸引人才措施是對這些保守甚至過時的政策進行「拆牆鬆綁」,但高門檻、低配額,反應未如理想的情況維持。先不論中央人才會議的重大、全面且前瞻性的措施,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吸納人才措施的積極性也是望塵莫及的。

須增優惠政策 吸引精英聚集

以深圳市為例,先後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法規,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人才來深創新創業。深圳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可享受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學術研修津貼、醫療保健、文獻訊息服務等6類政策。面對樓價高企,深圳正在相應的政策性保障住房方面加大力度,對於人才實際上是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通過加快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符合深圳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緊缺人才,可享受租住和購買人才住房優惠。「高精尖缺」人才更可享有高品質人才住房,以更大優惠租住。深圳也將為全職工作、35歲以下的博士制定生活補貼政策。此外,跟香港一橋之隔的珠海,也因為人口增長速度未如理想,向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各地人才提供包括入籍、購房優惠、一次性「安家費」、創業就業補貼等各種措施。當很多香港人「井底之蛙」地以為大灣區是個吸走香港人才的「陰謀」,事實上全國各地都上演「人才之戰」,都爭相用各種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大灣區內地城市更是當中的表表者。

香港人才政策的激勵機制和吸引力不足,力度不及其他大灣區城市,這令香港容易成為人才的「中轉站」,不能持續擴充人才儲備。香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人才資料庫」中作出貢獻,值得特區政府在人才引進政策上作出反思。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國際化的城市,在制度、基建和法治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仍有吸引境外人士來港的空間。在現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特區政府可參考深圳和廣州的經驗,考慮專門為在港全職工作的境外人才設立租房補貼、交通補貼、醫療補貼,以及創新創業津貼等,提高人才引進政策的吸引力。

除了增加優惠政策以外,特區政府應該在引進人才方面訂立具體指標。內地省市的政策約束性較強,地區和部門都要達到指定的目標,如果不達標便需要問責,香港在這方面仍有所欠缺。本文建議根據人才清單中的重點行業,規定每個行業在5年內要吸引一定數量的人才創業就業,積極地提升香港人才儲備的數量和質量,不能以「不干預」為藉口消極地等待企業申請。除此以外,如何加大吸引人才措施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才標準的透明度、簡化申請程序,以及放寬續簽條件等問題,都需要特區政府重新審視,推動香港成為開放的人才聚集高地。

人才不只是個經濟發展的問題。習近平在該會議的講話中強調,人才是實行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而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這個會議的規模罕見,除了中央和省級領導之外,還包括法院、檢察院、軍委、高校、金融企業、國有重要骨幹企業等代表人士參加。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所謂「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除了制度優勢,不外乎就是我們的人才。看來,這個人才大會對特區政府的最大啟示,不只是加大力度提供誘因與否,而是能否站在歷史的高度,把吸納人才看成香港以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如何把現有的一大堆人才措施,整合成有理論有目標有定位的人才政策,繼而提升為配合國家需要的人才戰略,是特區政府必須思考的問題。

何建宗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全乃天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研究員

上一篇假如我是特首

下一篇建制冀縮明日大嶼 留力北都會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