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反對派消失 監察施政考驗建制派

社評| 社評

2020年11月17日

特區政府昨日告知立法會秘書處,特首林鄭月娥將於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周三)上午十一時在立法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並於翌日舉行答問會。《施政報告》原定十月中旬公布,但由於「等埋中央」研究惠港措施,破天荒押後一個多月。破天荒的情況不止於此,因為四名議員被中央出手取消資格,觸發泛民陣營集體總辭,所以這份《施政報告》發表之時,將是回歸以來立法機關首次沒有反對派存在,僅餘兩名不屬於建制陣營的議員,阻力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

為了爭取惠港措施,林鄭本月初訪問北京及大灣區城市,隨行官員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以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期間分別與國家商務部、科技部、民航局、證監會及衞健委等等官員會面。據了解,林鄭北京之行至少在三大政策領域取得進展,包括創科、空權和大灣區融合;大灣區計劃當中,焦點之一的是協助香港年輕人北上就業。回港後,林鄭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形容訪京成果非常豐碩。她指出,希望中央進一步支持措施,肯定離不開金融方面的互聯互通。

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具體內容要待下周揭曉,可是不管林鄭提出什麼方案,在反對派消失的情況下,對於建制派而言不能不說是非一般的考驗。立法會的角色理論上是監察政府施政,但建制派一向予人的印象是「投票機器」,每逢政府提出的議案,幾乎定會贊成,現在有人自稱要扮演「建制派中的反對派」,成效如何自然值得拭目以待。

怎樣才是稱職的監察政府代議士?其中一項要素是懂得提出恰當的問題,茲舉一例,假如今次《施政報告》講及甚具爭議性的明日大嶼填海建屋計劃,牽涉的問題除了成本效益、交通基建和發展進度等等之外,還須顧及「擔沙填海」的技術考慮。沒錯,填海必須擔沙,然而放在眼前的難題卻是,工程浩瀚的明日大嶼恐怕無沙可擔。

發展局曾經估計,明日大嶼造價高達六千二百億元,填海面積一千七百公頃。外界推算,明日大嶼海沙需求量約二億六千萬公噸,正常而言,最便捷的海沙供應來自內地,頭痛的卻是,內地近年陸續推出禁止採挖河沙、陸沙和海沙的規定,導致沙價暴漲。民間團體本土研究社發現,過去十七年的沙價由每公噸二十六元急增至二百五十九元,堪稱「沙價十倍」。就在昨天,內地傳媒報道,廣州市水務局公布在十三個河道(河段)劃定河沙禁採區,停止受理河道採沙申請和發放《河道採沙許可證》,禁止一切河道採沙活動。

「建制派中的反對派」不妨質詢政府,怎樣確保「擔沙填海」沒有缺貨的煩惱?如何防範明日大嶼形成嚴重超支的財政黑洞?如果建制派不懂得按照客觀事實和常識評議施政,難以洗脫「橡皮圖章」的污名。

關於財政來源,資深投資者王兟提出以「創新公私營合作」方式,為明日大嶼融資方案拋磚引玉。王兟建議成立一間「港人公司」,股本一千億元,同時在國際市場發行債券募集一萬億元,合共籌資一萬一千億元,毋須政府注資,加快填海造地建屋,當中包括提供二十五萬個年輕人可負擔的居所,期望五至八年紓緩香港住屋短缺情況。王兟的計劃名為「人人有屋住、快快建大嶼」,他建議的「港人公司」將由每位香港永久居民持有,全體市民可獲免費派發認股權證,每人一股,細節要與政府合作深入研究,以符合法規。

王兟的建議可行嗎?政府固然應該研究,建制派也有必要參詳,切勿辜負市民對於議員的期許。

上一篇劈炮議員vs超然特首

下一篇從郊野公園「迫爆」看香港土地規劃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