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筆者接受內地《證券時報》訪談,討論到去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照相關時間表,A股正式納入是今年6月1日。部分觀點在周末期間刊登,隨着這大日子臨近,將會有更多境外資金流入A股布局,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市場生態與投資理念,會有潛移默化及深遠影響。
目前,A股處於被外資低配的情況,外資將持續布局中國市場。A股市場上有不少MSCI主題基金正在申報,海外市場上亦有類似專門投資MSCI主題的基金,而在海外發行的A股ETF走勢,某程度上可反照出外資機構的態度。
憧憬「入摩」 提前布局
今年開局的幾個交易日中,石化雙雄異動明顯,中國石化A股4個交易日大漲15%,中國石油A股漲逾6%,加上近期「滬股通」買入中國石油的力度明顯加大。有人認為,這是由於今年6月1日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有外資在提前布局。
自去年12月以來,外資借道「滬股通」、「深股通」北上提前布局A股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月內北向資金已經出現3次淨流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A股納入MSCI指數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也是A股被外資接納的一大訊號。
不過,主流外資機構不會像內地A股投資者跟風買賣,短期炒作行為不常見。這一浪石化雙雄的聯袂大漲,估計主要是油價帶動,A股及港股相關股份齊漲。對重視估值的外資來說,港股顯然更便宜。
價值投資不跟風短炒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外資的配置不斷增長。中長期來看,只要中國經濟增速在6%左右,對外資的吸引力依舊不低。不過,外資基本上不會到6月1日才開始入場,反而會在之前偷步買賣,比如提前一個月或是現在就先行分批買入,這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以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標的作為篩選對象。
按MSCI公布的A股納入時間表,在今年第一季度,將發布詳細的A股納入文件;今年3月1日,把「MSCI中國A股指數」更名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同時發布新的「MSCI中國A股指數」,追蹤的個股將限定在「滬股通」和「深股通」範圍之內;今年6月1日,按照2.5%的納入因子,把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今年9月3日,把A股的納入因子提高到5%。
短期來看,加入MSCI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有限,不過,外資機構的投資思路與交易特徵,將成為業界展望2018年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估計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對藍籌股等板塊進行布局。隨着外資加速布局A股,市場風格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價值投資」即將誕生。
資金流入邁向國際化
一旦A股被納入MSCI指數,其主要覆蓋的市場指數有三:全球市場指數(ACWI)、新興市場指數和亞洲市場指數。據MSCI估計,全球目前約有10.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其中約有2.8萬億美元跟蹤全球市場指數,1.5萬億美元跟蹤新興市場指數,2000億美元跟蹤亞洲市場指數,A股在這三大指數中的初始權重分別約為0.1%、0.75%和0.7%,把這些資金與納入後估算出跟蹤這三類指數所帶來的短期潛在資金流入量為:28億美元、77億美元和13億美元,三者總計約118億美元。
這100多億美元的增量資金,雖然對A股的資金利好非常有限,但未來隨着A股在MSCI權重提升,還會有增量資金持續進來。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將逐步被全球資本市場接受,有利A股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興趣和認可,從而改善市場參與者結構和投資風格,進而影響市場生態與投資理念。
A股市場國際化的不斷推進,會逐步提高機構投資者及外資在市場中的佔比,改善投資者結構,最終提升市場整體的風險調整收益。
與此同時,隨着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中國市場估值體系最終也會與國際接軌,呈現出趨同的情況,對A股市場而言,加入MSCI以後,此前存在的許多不合理的高估值將逐步減少,同時低估值公司會得到改善。
隨着市場有望變得更成熟,未來的波動率和換手率不排除進一步下降,與海外聯動將愈來愈明顯。當A股更加國際化,外資對於A股的投資勢必會大幅增加。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