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去年發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後,陸續有虛擬銀行於本港開業,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周五(3日)發表「促進虛擬銀行服務惠及青年」研究報告,指出逾七成青年曾經聽聞虛擬銀行,惟他們對虛擬銀行整體信心不足。
研究於今年4月30日至5月6日期間進行,共訪問525名18至39歲本港青年。調查結果顯示,有63.6%青年認為虛擬銀行的好處是快速,其次為全天候24小時服務(35%)及無地點限制(24.6%);但普遍對虛擬銀行信心不足。
憂網絡安全及私隱保障
調查以滿分10分為基準,受訪者只對虛擬銀行的電子交易系統信心高於一半,平均分為5.35分,其餘均低於一半;至於把存款放在虛擬銀行、虛擬銀行獲得足夠監管及虛擬銀行的個人資料保安的分數,各自僅得4.77分、4.72分及4.55分。
逾半受訪者表示,最擔心虛擬銀行的網絡安全不足(53.1%),其次為私隱保障不足(48.6%)。也有受訪者坦言,憂慮虛擬銀行監管不足(37.9%)及實力或信譽不足(22.1%)。
倡提供小額投資服務
青年創研庫經濟組副召集人杜丰杰認為,針對青年對虛擬銀行信心不足,金管局及私隱專員公署應加強宣傳及教育,虛擬銀行業界亦應提升保護私隱技術應用及創新,增加公眾對虛擬銀行安全性的信賴。
另外,青年創研庫經濟組成員梁偉基提到,傳統銀行一般對客戶設最低投資額,但大部分青年的資本並不多,傳統銀行服務未能滿足他們的理財需要。他提出,虛擬銀行的科技配備較傳統銀行為佳,建議虛擬銀行可為資金較少的客戶提供個人化自助財務分析服務,為他們提供小額投資,實現財務增長,令更多青年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