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陳志輝、李靜宜
嘉賓:雷紹麟(富融銀行市務總裁)
陳 陳志輝 李 李靜宜 雷 雷紹麟(Alan)
李:Alan,你任職富融銀行,是一家虛擬銀行,可否解說到底何謂虛擬銀行?
雷:去年金管局首度發出八個虛擬銀行牌照,其定義在於沒有實體分行。傳統銀行所做的事,虛擬銀行都可以做,唯獨不允許設置實體店。設立虛擬銀行的目標之一,乃實現普惠金融,讓更多人能夠享用金融服務。
服務體驗拓生存空間
目前領取牌照的虛擬銀行,本身不一定是銀行。但它們經營其他業務,已有一定的客群,現可嘗試同時為他們提供銀行服務。
陳:可是傳統銀行也有網上和流動服務,能兼顧實體和虛擬,那虛擬銀行還有什麼巿場空間?
雷:就舉一些國外例子吧,畢竟早在上世紀90年代,英國已經有虛擬銀行。傳統銀行一般要兼顧所有業務,但較成功的虛擬銀行多會選取經營一個特別擅長的項目,例如國內的微眾銀行,它專門在微信裏提供借貸服務,並且迅即批核,例如按一個掣,十秒就獲得款項。
歐洲則有幾家虛擬銀行專責滙款,歐盟有許多成員國,歐洲人可能在甲地出生,卻在乙地打工,故有龐大的跨境滙款需求。傳統銀行可能收費高昂,手續繁複且滙款需時甚久,假如這些虛擬銀行能提供較佳體驗,便能找到生存空間。虛擬銀行會尋求這些突破點,提供某項服務,然後再逐漸擴展其他金融服務。
李:香港那八家虛擬銀行,原本主要從事什麼業務?
雷:有的是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和小弟效力的騰訊(00700);有的則是保險公司,如眾安和平安(02318)。
陳:怡和集團也榜上有名,它會扮演什麼角色?
雷:我只能估計。怡和提供的是場景,它旗下有許多商場,一旦消費便涉及金錢。假如顧客購物時發現自己尚欠幾百元,便可順道借貸。故這家虛擬銀行可與整個購物生態融合。當然,像阿里巴巴擁有淘寶網,也會牽涉很多金錢交易,所有買家和賣家都可能成為其虛擬銀行的客戶。
求進精神 創新服務
陳:可是沒有實體分行,會否帶來困難?例如開戶時我們不是要出示身份證,要簽名嗎?
雷:銀行與客戶往來,最重要是know your customer(KYC),它要辨別眼前這個顧客是否就是本人,要用證件核實他的身份。而現時已有充足技術,客戶只須以手機拍攝身份證,我們已很有信心能夠辨別真偽。人臉識別技術也可辨別客戶是否本人。這具手機可謂接替了過往分行員工的部分工作。說到簽名,那不過是一種形式,最重要是辨別那行動是否由本人授權。正如大家已習慣在網上付款,背後正是有各種成熟的認證技術。
陳:快捷是虛擬銀行的優勢,儘管有人擔心不夠安全,但科技可以彌補。
雷:說到快捷,那並不純粹指服務速度。對科技企業來說,更重要是變得快,進步快。就算我們的服務暫時稱不上100分,但希望兩個月後便能由90分躍進至99分。傳統銀行的系統可能已用了30年,要把它升級並不容易,甚至懂得這套系統的專才已經不多。虛擬銀行勝在沒有包袱,可以立即運用最新科技,重新建立整個系統,並能夠快速改進。
陳:某程度也是因為科技進步了,虛擬銀行才能應運而生。例如假若沒有足夠頻寬,運作就不夠暢順。
雷:是的。十數年前即使有互聯網,但頻寬只屬3G甚至2G。要請顧客自拍上傳,再實時辨別是否真人,當時的頻寬可能就無法配合。就算當年能夠想像這類服務,也無法實現;不像現時我們想到就能做到。
虛擬旅行社成功案例
李:年輕一代較願意接觸科技,可是較年長者或會抗拒虛擬銀行,你怎樣看?
雷:我相信年長的人也會接受新事物,年輕人只是快他們一步。記得WhatsApp或智能手機初推出時,長者也比較少用。但逐漸下來幾乎所有長者都會應用,這是一個過程。
陳:我認為普及與否,主要看用途而非年齡層。假如它有實際用途,不管長幼都會樂於使用。再者科技企業正善於把介面設計得簡單易用,甚至毋須學習,用家稍為摸索就已感到得心應手,對嗎?
雷:是的,科技企業的致勝關鍵就在於體驗。體驗要優良,操作要簡單快捷,不論10歲還是80歲都有這些追求。再者,傳統銀行提供大量服務,而虛擬銀行多針對特定需求,例如保險公司的虛擬銀行,可以令索償的體驗變得更好,那就能吸引用家。
我想引用十多年前任職旅遊界的經驗。當時人們要買機票,就會去逛「旅遊街」,逐間旅行社格價。但過去十年,網上訂票流行起來。然而十年前如果你跟旅行社說,日後每個人都會上網買機票,它們大概不以為然,並反駁說上萬元的套餐,怎會上網買?
可是,網上旅行社的重點並不限於價錢平。最初這的確是賣點,能吸引用家嘗試,但除此之外,首先它格價容易,由香港去英國各種航班的票價一目了然,並詳列它要否轉機、總航程有多長,方便用家取捨。同時還可以訂酒店,又容易更改訂單,並且可以移動地圖,方便你考慮其他酒店。這種體驗與旅行社訂票截然不同。
到了今天,人們大概已不會再到旅行社為機票格價,就算實體店竟然較便宜,他們也不會去看,因為他們已養成新的習慣,喜歡網上的體驗。我預期十年後的金融業,有可能重演這個故事。
整理:謝冠東
*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2-4pm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 節目預告:5月31日題目:訊息管治;嘉賓:力傑專業服務有限公司專業培訓總監賴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