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比特幣「疫情」嚴重

THE LEX COLUMN

2017年12月1日

人類的貪婪和好奇心讓這場加密貨幣狂熱不斷蔓延,現在金融狂熱席捲全球,投資者昏頭轉向理智全失,應該怎辦?「治療」的第一步是減少比特幣散貨,告訴親朋戚友比特幣價值自3月起漲勢洶洶,由1000美元飆升至11000美元,已到不合理水平,無理由用血汗錢冒血本無歸的風險。

只要把這場比特幣瘟疫與以往的「疫情」比較,就顯出其毒性厲害。談到歷史上的金融狂熱,只有英國南海泡沫事件和荷蘭鬱金香狂熱可比擬。前者發生於1720年,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因誇大業務前景,並通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薦南海股票換國債計劃,令公司股票大受追捧,但國會同年6月通過《泡沫法令》,南海股價急挫。後者在1637年發生於荷蘭,鬱金香球根被大眾搶購,導致價格飆升,但泡沫化過後,價格只及高峰時的百分之一。

不過,已陷瘋狂的投資者不會從歷史借鑑,但只要研究深受經濟泡沫所害的國家,就可知這場狂熱的禍害,例子首推津巴布韋。由於惡性通脹,津巴布韋已成經濟案例。國家不斷印銀紙使津巴布韋元毫無價值,就算購買日常用品銀碼也不斷加大。由於物價漲幅度太快,人民要盡快消費,進一步推高商品的價格及需求。

津巴布韋印銀紙禍害正是投資者當初被加密貨幣吸引的原因,比特幣最終總量只會有2100萬枚,受比特幣挖礦軟件及支持貨幣的社區監控。比特幣近數月的情況就像津巴布韋元,出現惡性通脹,以比特幣消費換取的貨品或服務日漸便宜,投資者拒絕消費,寧願囤積貨幣,進一步推高價格。

以上情況均反映貨幣對生意或消費者無用途,今年的情況絕不令人鼓舞。但要待必然出現的崩潰,投資者得到痛苦又昂貴的教訓,才會清醒。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上一篇新舊換位 趁低撈貨

下一篇比特幣價格已進入泡沫區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