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拜登元年」以和為貴 民進黨卻看不見

吳志隆|

2021年1月23日

儘管特朗普在告別演說中心有不甘,但拜登成為美國總統已是不爭事實,他在20日的就職典禮後正式行使總統權力,開啟「拜登元年」的新格局。

綜觀拜登的就職演說與他上任首日的作為,其將在執政首年內奉行「先安內後攘外」的原則,採取與特朗普不一樣的外交政策,最為緊張的中美關係也有望「鬆一鬆」。

不過,從最近的台灣島內輿論可見,好鬥的民進黨對這個關鍵訊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這將使台灣在未來的兩岸事務中遭遇尷尬。

兩岸風險端視小英政府

拜登在就職演說中多次強調「團結」(Unity)」,強調美國目前正面臨百年一遇的疫情,且美國內部面臨經濟、政治、仇恨、種族等等問題的激化,風險之高前所未見,他在發言中多次呼籲全國要「團結」,先行對抗疫情。拜登在就職後隨即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推翻前朝特朗普的政策,包括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衞生組織,對外展示出與特朗普不一樣的風格。

美國領導人的關鍵變化,並未被台灣當局所領會,島內輿論為台灣駐美代表「終於」取得拜登就職典禮入場券而額手稱慶,紛紛認為由此印證「台美關係史上最好」將會延續下去。

事實上,台海風險在特朗普4年任期內持續升溫至近20年來的新高,主要因為特朗普過去數度將台灣推到中美關係的最前沿。自特朗普2016年12月以候任總統的身份接受蔡英文的越洋賀電開始,美中、兩岸關係都陷入前所未見的冰點。特朗普此後頻頻出招,特別是11次不顧北京反對而對台軍售,甚至出售最新型F-16戰鬥機,規模也是台美斷交以來最龐大。就連在拜登就職兩周前,特朗普政府仍在台灣問題上動作頻頻,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山莊當晚,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局助卿庫珀(Clarke Cooper)與台灣防務官員高調舉行跨洋視像對話,隨後華府又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將訪台。雖然訪台最終告吹,但讓民進黨相信「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印象,也將成為「政治遺產」的一部分,留給拜登。

特朗普掌握到台灣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因素之一,過往4年在台海事務上的高調措施,可視為製造一股讓大陸「不舒服」的力量,企圖使中國在中美貿易戰當中有所顧忌。但這一切得以奏效的關鍵,原因在於一切行動都得到島內民進黨的熱烈回應,比如蔡英文接掌權力後便否認「九二共識」,而且切斷兩岸所有正常交流,又積極軍購甚至開放美國「萊豬」。這使總部設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協會」智庫(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4日發表一份重要報告,將台海危機從2019-2020年的第二級風險躍升為最高級別。

拜登上場能否可以讓兩岸鬆一鬆,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今年兩岸風險的高低,筆者以為「民進黨因素」比「拜登因素」更關鍵。因為兩岸問題的核心還是海峽兩岸的政府與人民。雖然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仍大,但在北京的視角下,美國不過是兩岸問題的旁觀者,兩岸民眾的心態才是關鍵。

「友美抗中」陷空前尷尬

對於拜登,特別是在國內抗疫及復甦經濟的壓力下,今年的首要任務必然是專注內務,最好的作法恐怕是「觀棋不言真君子」,年內對台灣問題很大可能將模糊處理。拜登幕僚艾利森(Graham Allison)日前公開表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這也似乎印證了上述觀察。拜登並非第一天接觸中國事務,北京歷來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之堅定,他大概不用懷疑。

如果拜登年內對兩岸事務做冷處理,兩岸焦點就回到兩岸之間。大陸方面從民心到官意對兩岸問題幾乎已形成共同立場:那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統一是必然的,但過程與方式是可以討論,今年將繼續「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態度,一方面收聚島內民心,另一方面縮小激進台獨分子的活動空間。本來寄望「友美抗中」的民進黨,今年將陷入空前的尷尬。

統獨議題在島內歷來是有多種聲音,但執政民進黨企圖統一島內聲音,從關閉中天電視、操控防疫議題等,不斷透過媒體打壓異見且製造兩岸仇恨,希望推高「反中抗中」的最大聲量。過往這種作法在外得到特朗普的支援,民進黨因此認定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將成為台灣最強保護傘,綠營官員、民代都不假思索地變成「特朗普粉」,綠媒、網軍在美國選戰期間引領輿論方向相信「特朗普贏,台灣更有利」的信念。惟拜登已經「坐正」,民進黨卻仍沒有意識到拜登與特朗普在政策與個人風格上的不同,單方面仍希望拜登政府繼續如特朗普一般力挺台灣去抗拒大陸。當民進黨認為駐美代表蕭美琴可以進入拜登就職會場代表台美關係穩定向好,顯示小英政府沒有意識到2021已經是新的一年。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就是敢言副主席

上一篇努力時光倒流的新總統拜登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