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為何聯儲局今年變得更鷹?

呂梓毅| 沿圖論勢

2022年1月13日

最近一個月美國聯儲局不斷「放鷹」,加上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速抽升至逾一年高位,市場開始上調今年加息幅度(這與筆者去年12月中本欄的「2022年十大預測」的分析吻合),看來今年聯儲局收水步伐可能更激進。究竟背後有何玄機?投資策略上又應如何部署呢?

不論是早前公布的聯儲局12月議息紀錄,抑或各官員講話內容,都不約而同釋出「鷹派」訊息。美國長債息亦在這氣氛下在短短不足一個月內上升超過40個基點,曾高見約1.81厘,迭創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根據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今年內美國累計加息4次(合共達1厘)或以上的機率已超過一半,聯儲局突然「鷹」起來或多或少反映一個重點,就是連局方也不相信通脹短期可以顯著回落,箇中主因有二。

首先,實質利率(10年期債息減通脹打和利率)嚴重偏低衍生的問題。正如去年12月中本欄分析,無論用哪一個標準量度,從歷史角度看目前通脹水平,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只處於接近零水平,顯然屬深度偏低【圖1】,本已存在大幅加息的空間和需要。

負實質利率引發高通脹

更深層次問題是,在這異常低息率狀態下,產生甚高的負實質利率,以過去近10年以來,10年債息和通脹打和利率大部分時間的差距(即10年期實質利率水平)維持約正60至100個基點【圖2】。自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後,聯儲局重啟新一輪更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自此這實質利率便大部分時間維持約負100個基點(即-1厘),較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情況更為糟糕,且持續時間更長。

近兩年來負實質利率高企,引發資產價格如股價和樓價上漲,甚至衍生資產泡沫,一方面產生正財富效應,另一方面推升美國家庭資產淨值(Net Worth)。截至去年第三季為止,美國家庭資產淨值已激增至144.7萬億美元,相當於約8倍可用收入,兩者皆創紀錄高位【圖3】。這兩大因素均令內部需求難以顯著且持續地收縮,同時亦間接地令勞動人口變得緊張(炒股/炒樓好過打工?!),尤其過去兩年疫情爆發後美國已形成一股「離職大潮」(Great Resignation),薪酬相對高企的狀態也令當前高通脹環境持續。

其次,從供應鏈角度看,同樣得出高通脹難以明顯改善的結論。筆者早前指出,相信今年高通脹狀況是因為基數效應和新變種病毒抑制需求增長,於年中左右的升勢或出現溫和放緩,惟全年整體通脹狀況料維持相對偏高位置(詳見2021年12月2日本欄)。

長債息或升越2厘

最新情況是,去年供應鏈緊張情況似乎未有跡象得到緩解,僅從與美國通脹有甚高密切性的油價表現角度看,原油存量去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出現短暫反彈後,近期又再回落;原油/天然氣開採鑽探機數目雖然逐步由低位回升,惟與2020年初疫情爆發前還有一段頗大距離【圖4】,意味供應方面需要更長時間才可重返疫前狀態,即供應緊張的情況短期難改善。這點從近日紐約期油重上每桶80美元可找到端倪,代表通脹壓力持續。

換言之,目前負實質利率高企加上供應鏈問題未得到緩解下,當前美國高通脹環境似乎難以改善,短期甚至有機會進一步惡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經過2020年及2021年一輪激進的量寬行動,美國公共債務水平已飆至相當於經濟規模(GDP)的1.3倍後,筆者相信聯儲局或許對通脹高企一事不會那麼着緊,或容忍度會較高(詳見2021年3月25日本欄),例如去年初高通脹屬「暫時論」的說法。不過,在物價愈升愈有、愈升愈急,加上民間對高通脹的怨氣漸大,更重要碰巧今年亦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年,才令聯儲局近期突然硬着頭皮「鷹」起來。

無論如何,誠如去年12月分析,今年聯儲局收水(包括加息及縮表)的步伐將十分進取,加息幅度將達1厘或以上,稍後時間亦將展開縮表行動。從目前負實質利率仍然高達約0.85厘的偏高水平下,相信今年將逐步收窄,最終是10年期債息回升及打和利率略為回軟,令實質利率回復較正常的正數水平。在此起彼落過程中,今年上半年10年期長債息,將有升越2厘關口的機會。

由於美國債息往往用作計算股票估值時的無風險利率,長債息明顯抽升,將導致不少股票或出現價值重估(向下)情況,進而對整體股市構成壓力,尤其增長型股指數。當然,聯儲局或許樂見股市出現較具深度的調整,從而遏抑或緩和財富效應對通脹造成的壓力。

標指波幅料擴大

不過,美牛是否壽終正寢,從目前異常寬鬆的流動性(即使加息1厘後,利率水平仍屬偏低),加上盈利表現尚未全面轉差,暫不宜過分悲觀,只是去年如標普500指數全年最大回撤僅約5%的情況將未必可以持續,換來的是不時出現一成至兩成之間的大幅度調整。

投資部署方面,今年價值股表現較吃得開,可留意銀行和保險等防守性較高、有穩定派息的價值型股份(詳見1月11日「資金流向」),尤其在加息周期中,銀行股表現可以看高一線。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IMF警告今年全球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和潛在動盪

下一篇中銀估港今年GDP增3%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