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病人避疫拒入院 遙距醫療乘勢起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2020年6月13日

戴口罩本來只是舉手之勞,但應否在公眾地方戴口罩卻引發政治與社會分歧。本周筆者與美國名醫羅意升(Michael F. Roizen)聯手撰文,通過實際數據,探討新冠肺炎對醫療和經濟的影響,發現抗疫措施「殺傷力」可能高於病毒。

各地疫情迥異,部分地區情況依然嚴峻。以美國得州、佛羅里達州及加州為例,截至5月28日,3州合共死亡人數達7877人。3個州份共佔美國整體人口逾27%,死亡個案卻佔全國總數不足8%。當地非牟利醫院獲免稅優惠,由於非緊急需要手術暫停,很多深切治療部床位空置,醫療資源充裕。

紐約市額外死亡暴增

反觀紐約州、康涅狄格州及新澤西州人均死亡率高得多,3地醫院負荷量超出極限,醫護人員被迫重複使用保護裝備。在3月11日至5月2日期間,紐約市額外死亡個案(excess deaths)達2.4萬宗,當中1.4萬名死者確診新冠肺炎。至於美國其他州份,50歲以下健康人士就算受到感染,死亡率亦偏低,跟車禍死亡率相若。

紐約市佔美國整體人口僅2.5%,卻佔全國額外死亡個案的29.2%。扣除紐約州及新澤西州數據,美國額外死亡個案較往常僅升10%,德國、法國及意大利比率分別為5%、25%及40%。各地疫情有別,未必跟人口密度有關,香港人口密集,但死亡個案遠低於紐約市。

此外,俄亥俄州數據顯示,超過70%死亡個案來自長期療養中心。不計長期療養中心及監獄病亡人數,俄亥俄州每100萬居民,僅51人不敵病毒。反而沙士死亡率跟季節性流感相若,即使並非療養中心「院友」,70歲以上患者死亡率偏高,尤其癡肥或高血壓失控者病故率更高。

很多人以為新冠肺炎不過是另一種流感,惟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美國每周額外死亡個案數據反映,這次疫情較過去兩年流感季節更加致命。目前美國死亡個案已衝破11萬,長者及免疫力差者成為高危人士,療養中心變成病毒溫床,加上疫情可能在秋冬捲土重來,美國能否實現群體免疫仍是未知之數。幸而全球多間醫療機構和藥廠埋首鑽研疫苗,超過100種疫苗進入「射龍門」階段,成功研製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封城重創經濟,多達4000萬人失業,國內生產總值(GDP)暴跌,當局一再推出抗疫紓困措施,聯儲局竭盡所能救市,聯邦政府財赤暴增萬億美元計,製造焦慮恐慌。

雖然當局沒有統計「死於絕望」個案,美國自殺率確實有上揚趨勢,酗酒致死人數增加,迫使部分地區加徵酒稅超過25%,煙草稅增加超過10%,以減少煙酒禍害。另一方面,不少人沉淪毒海,當地鴉片類藥物(Opioid)及冰毒使用量大升。

感絕望美自殺率上揚

在疫情下,大量患者對醫療機構避之則吉,以免感染病毒。眾多癌症病人拒絕接受診斷測試,甚至暫停化療。

美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高級院士阿特拉斯(Scott Atlas)及其團隊分析公共醫療數據,發現封城措施重擊醫療制度,影響遠超於疫情。

阿特拉斯在報告指出,當局下令封城,加上病人對醫療機構心存恐懼,寧願推遲或放棄治療,不少患者因而死亡。數據顯示,全美中風緊急評估個案大減四成,正接受化療的65萬名癌症患者,估計一半暫停治療。美國平均每月癌病新症約15萬宗,受封城限制,加上疑似癌症患者不敢踏足醫院,例行癌症篩查數目減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同時,活肝移植手術個案按年銳減近85%,近半兒童沒有按時接種疫苗,未來可能爆發醫療災難。

近日《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家庭脈搏調查」(Household Pulse Survey),發現直到5月中,有近940萬美國成年患者延遲治療,當中660萬人急需治病,但因醫院優先處理抗疫,得不到所需協助。

醫護職位大舉流失

《華郵》利用圖表,顯示部分地區醫療機構使用率大減,個別跌幅更超過一半,同時由於面臨財政壓力,必須裁員縮減成本。根據美國政府最新就業數據,4月份流失達140萬醫療職位,當中醫院裁減近13.5萬職員,診所裁員超過24.3萬,牙科診所辭退超過50.3萬員工。

以知名醫療機構克里夫蘭醫療中心(Cleveland Clinic)為例,雖然獲美國聯邦政府經濟援助1.99億美元,但4月仍虧損4.29億美元,5月才過一半已蝕1.2億美元。換言之,即使當局伸出援手,全美醫院在極短時間內收入按年共減超過1萬億美元。幸而在逐步解封下,克里夫蘭醫療中心進行的非緊急手術已回復封關前的85%水平。

病人暫停治療,部分源於他們加入失業大軍,無法再享受公司醫療福利。美國凱澤家族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研究指出,近2700萬美國人因被裁員失去醫療保險,加上郊區醫院停診,很多病人求診無門。然而,遙距醫療(telemedicine)興起,讓病人得以足不出戶覆診,或為醫療界帶來新景象。

克里夫蘭醫療中心「受惠」於疫情,遙距醫療服務需求大增,由2月遙距診治個案3000宗,飆升至4月錄得超過20萬宗。疫情直接衝擊醫療體系,或導致遙距醫療吃香,部分郊區醫院沒落。

人們普遍認為陽光中的紫外線(UV)能殺死細菌及病毒,實情是紫外線A(UVA)及紫外線B(UVB)殺菌防毒功效不大,反而幾乎被臭氧層所吸收的紫外線C(UVC)可徹底滅菌消毒。儘管UVC局部用於消毒儀器,其穿透力卻對人體皮膚有害。不過,科學家發現遠紫外線C(Far-UVC)波長短於一般紫外線C,能殺菌消毒之餘,不會破壞人體皮膚細胞的DNA。

疫情肆虐前,科學家已經着手研發Far-UVC消毒裝置,如今更要善用這種電磁波。羅意升已建議製造商發明用於餐廳、醫療檢查室甚至公眾體育場館的相關裝置,研究可能在疫苗面世前大功告成,成為抗疫的轉捩點。

全球飢民數目升五成

可是美聯社及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最近民調反映,即使疫苗上市,只有一半美國人有意接種,比率之低令人沮喪。當中拉丁裔和非裔對此相當抗拒,即使數據證實兩者感染死亡率較高,這顯示出不少人對新冠肺炎的警戒程度不高。誠然,大部分確診者症狀輕微,最終治癒。但醫療研究指出,新冠肺炎不僅致命率壓倒普通流感,殺傷力更遠超普通肺炎,患者出現心臟血栓、腎損傷等毛病,兒童甚至感染致命炎症,可惜新冠肺炎疫苗的受落程度不及季節流感疫苗。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可能引發全球災難,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憂慮全球2.65億人面臨饑荒,飢民數目或因疫情增加一半。

目前疫情放緩,下一步必須重啟經濟,意味必須確保消費者安心出門,光顧餐廳及店舖。筆者重申,在公眾地點和室內場所戴口罩,縱使麻煩兼難受,但可保護自己,也保障他人。長者擁有更高可支配收入,必須讓他們安心參與經濟活動。民眾拒戴口罩,消費者見狀足不出戶,削減開支,只會拖慢復甦步伐。

筆者和羅意升最後苦口婆心勸喻讀者,今年流感疫苗一旦開打,必須盡速接種。皆因克里夫蘭醫療中心等著名醫療機構就算醫術如何精湛,也不能同時兼顧新冠肺炎和大型流感疫情。雨後會有晴天,但疫苗面世前,必須人人合作阻截疫情發展。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上一篇肺疫加速全球經濟「新陳代謝」

下一篇憂再爆疫損經濟 聽鮑公指點迷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