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疫情後的生產力

Laura Tyson、Jan Mischke|

2021年4月23日

隨着新冠疫苗的面世以及支持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推動,美國經濟有望在今年較後時間恢復到疫情前產出水平。但相比之下,勞動力市場的復甦則緩慢許多且分布不均,因此就業率在2024年前都不大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高峰。

為了應對疫情,許多企業尤其大型企業已通過自動化、數碼化和業務重組(包括迅速轉為居家辦公)以提升自身效率和抗衝擊能力。去年12月麥肯錫公司對北美和歐洲六國(合共佔全球GDP約40%)企業高管的調查中,有51%受訪者表示在2020年增加了對新技術的投資,75%表示計劃在2020至2024年這樣做──相比之下,只有55%的人報稱在2014至2019年增加了投資。此外,世界經濟論壇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企業計劃提升其業務數碼化程度並擴大遠程工作的應用範圍,還有50%打算加速推進生產任務的自動化。

同樣重要的還有總需求的發展軌跡──這取決於就業和收入增長狀況。人們一直在討論為何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那10年間的生產力增長令人失望,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就是長期疲軟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雖然疫情時代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加速可能會提高供應方的生產力,但它可能會對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阻礙勞動收入和消費增長──這可是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

就美國和其他工業化經濟體來說,疫情對就業和收入的最大負面影響在於餐飲、零售、酒店、客戶服務和辦公室服務方面。如果疫情引發的專業辦公時間和商務旅行減少削弱了對辦公室保潔、安保維護、交通運輸和餐館酒店等大量服務需求,許多這類低工資崗位可能會完全消失。在疫情前這些職業佔了美國總體就業崗位的四分一,而且在無大學學歷勞動者就業中所佔份額愈來愈大。

投資疲軟對潛在生產力增長構成另一個需求側風險。在疫情前商業投資率總體上已處於長期下滑狀態(因此導致了2008年後的生產力增長放緩),此後由於私人非住宅投資自2019年峰值下降,致使投資進一步收縮。換言之,新冠疫情經濟衰退期間的投資降幅,其實沒有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時那麼大。

鑑於幾十年來投資不足所導致的公共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拜登政府的基礎設施計劃可以聚集私人投資,在短期內促進整體投資並提升經濟的長期潛在生產力增長。

Laura Tyson是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哈斯商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布盧姆中心董事會主席;Jan Mischke是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合夥人。

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2021.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打疫苗修成正果 歐羅英鎊展升浪

下一篇七國集團必須為世界接種疫苗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