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民主黨如參選 可拿到立法會15席嗎

劉瀾昌|

2021年4月30日

原屬香港民主黨的老人狄志遠近日說,「走中間路線屬於兩面不討好」。他強調自己從「民主黨」出走,再到成立「新思維」,一向走溫和中間路線。他說,隨着香港政治出現的新變化,泛民不能再走激進路線,應該走溫和、務實的中間路線。

不過,筆者計算一下,狄志遠在未來立法會選舉如果循地區直選,他和他的黨友可能是零蛋,一席都拿不到。很明顯,建制派自己都不夠分,不會讓位給他們;而泛民呢,可能更加不會讓位讓票。「新思維」要上位,可能只有從選委路徑。

相反,筆者認為,如果當下的香港民主黨明智、務實,在未來的新制度下的立法會選舉,仍然可以拿到15席,甚至還有可能成為立法會的第一大黨。不過,民主黨必須有相當高智慧的領導人,懂得審時度勢,能伸能曲,進退有據,方可能在香港新的政治環境求得生存,然後再發展,重新出發推動香港的民主事業。

狄志遠說,現時還是激進力量佔據民主黨,但黨內仍有務實理性的朋友,而他與個別黨友仍然有聯繫。他表示,他的「新思維」對於不同黨派之間的合作是很開放的,因為泛民主派團結好重要。他們亦認為同建制派是可以合作的,只要大家都是為了香港好,就不存在敵我矛盾。狄志遠的願望是溫馨,但是現實很骨感。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民主黨以及整個泛民都沒有認真檢討,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而且還以錯為對。

最近,民主黨新的年輕的領導人還頗為堅持「三不錯」:第一,2014年反對「袋住先」不錯。第二,「DQ4」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不錯。第三2019年不切割暴力及參加戴耀廷的「35+」計劃不錯。

事實上,2014年特首選舉制度改革,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831決定」,泛民認為與他們要求的「全民提名候選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真普選不合,做出激烈抗爭,並在戴耀廷的鼓動下「佔中」、「佔旺」。當時,也有民主派人士提出「袋住先」,也就是說,人大「831決定」雖然還不是真普選,但是可以作為向真普選過渡的一步,先接受然後再下一步爭取不受限制的推選特首候選人。

值得一提的是,其時美國和英國駐港使節都表態,應該「袋住先」。然而,香港整個泛民被激進力量操控,自認為「佔中」都搞了,怎能毫無寸進?結果,物極必反,導致今年新的選舉制度產生,北京將選委1200人增加到1500人,增加的是全國政協委員和同鄉社團等人選,同時,特首的提名必須同時有選委會各個界別的選委提名,也就是完全可以排除民主派的人選。整個選舉制度更加是泛民口中的「小圈子選舉」,應該說民主派再也沒有希望當特首。

可是,如果2014年民主派「袋住先」會怎樣呢?第一,首先有了全港選民「一人一票」;第二,特首候選人是有競爭的,雖然經過選委會篩選,但必定有一人是北京屬意的,一人不是北京屬意的;而全港選民投票還是有得揀。例如,2016年,林鄭月娥與曾俊華之爭,投票結果,很可能是曾俊華贏林鄭月娥,因為選民的逆反心理起作用。

「DQ4」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只留下一個鄭松泰。民主派拱手將立法會的決定權完完全全奉送了出去,當下北京和特區政府可以順利立法,確立《港區國安法》,以及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改變。這是明顯的愚蠢,可是有人還要「硬拗」,孺子不可教也。

他們以民調為藉口,其實民調也有支持留下的。重要的是,任何社會的政治領袖的眼光必然是高於一般的市民,否則要領袖做什麼,難道「民調決策」也走得通?

2019年的暴力行動是完全違反了香港民主派一直以來堅守的「和理非」原則,但是香港民主派的大佬在那時完全失智了。他們高估了美國,低估了中共。

他們錯判了形勢,還忘記了「物極必反」這一個恒古不變的真理。

「35+」,是戴耀廷提出,目的就是要控制立法會,並發起「十步攬炒」。那麼,北京會讓你成功嗎?你難道不知道中共的江山是用血打出來的嗎?於是,北京反其道而行之,決心改變制度,既要做到一個「有能力愛國者」做特首,同時要使到未來立法會須由佔三分之二多數的愛國建制派控制。既要搣碎「35+」,就那要做到愛國者「2/3+」。

新的制度規定,立法會地區直選的席位安排才20席,而且還是「雙議席單票制」。也即是說,這20席將由民主派和建制派均分,一邊各10席。另外,功能組別為30席,重新引入的選舉委員會佔40席,此即為「234」方案。在選委會界別的40席完全是北京的鐵票部隊,民主派別想染指。但是,功能組別還有5席是投個人票,其他的25席是團體票,一般來說,團體票民主派沒有機會,個人票則有可能獲得,因為香港的民主與建制的劃分格局還是六比四。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法律、社會福利、會計和醫療這5個界別的席位可能由民主派奪得。

筆者認為,如果香港民主黨最後決定參加下一屆立法會選舉,他們有可能獲得地區直選的10席,以及功能組別投個人票的5席。也就是說,在理論上他們可以拿到15席。

「雙議席單票制」,經全世界證明是有利於大黨的選舉制度,因為民主派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能就是民主黨。公民黨面臨解散,社民聯、人民力量等一人黨也沒有再獲得立法會議席的機會。還有一個民協,也可能轉為溫和中間派。最重要的是,現在民主黨在香港各地區的力量最強大,地方的樁腳最多。他們的區議員有90多席,是區議會的第一大黨。

反觀建制派,由於山頭多,除了老牌的工聯會、民建聯,還有新民黨和經民聯,北京必須平衡分配他們的席位。在選委會,則是商界佔多數,他們基本沒有政黨背景,功能組別則是照顧專業人士。因此,在理論上,民建聯在地區直選不可能拿10席,還要平衡一些席位給其他建制派,而在功能組別民建聯也沒有優勢。也就是說,如果要確保民建聯是立法會的第一大黨地位,只能在選委會界別多分一些。

當然,民主黨說不玩了,就不要說拿15席,一席都不會有。如果民主黨醒悟,真的決心多拿立法會席位,那麼,香港的政局又是另一番景象。

資深傳媒人

上一篇維園倘圍封 六四悼念有Plan B

下一篇二線商界人士覬覦 選委爭崩頭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