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去年6月底實施至今,半年來超過40人因涉嫌違反相關法例被警方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原本被控欺詐罪,其後因追蹤台灣、美國等海外政要的社交平台賬戶,以及與外國政客會面等行為,遭當局首次引用「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加控。黎智英獲准保釋的上訴官司,以至他上周再度還押,皆引起英美政界和議員關注。
國安法對民主派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香港民主運動劃下了政治紅線,4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因此在去年11月被人大常委會決定DQ。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昨天於電視節目透露,《港區國安法》生效後,他已兩度拒絕歐洲議會或美國邀請的網上對談,解釋是希望「小心啲」,擔心這類對話期間,可能有人說出北京覺得「唔啱聽」的言論,同場人士即使不作聲,也會被中共視為「默認」反中立場,故認為出席這些場合「可免則免」。
明顯犯法一定不參與
除了公民黨,民主黨早在2018年底成立國際事務委員會,由前黨主席劉慧卿領銜。去年6月《港區國安法》頒布前,委員會仍力倡本港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人的權利,冀英國向港人提供「逃生門」,最終英方專為BNO港人推出新簽證及申請移居英國途徑。惟在目前政治新形勢下,民主黨難免要調整策略。
該黨中人表示,民主黨剛完成換屆,國際事務委員會曾向上屆中委會交報告及建議,中委會認同國際線工作應該繼續,料新一屆的大方向不變。但他承認,現時明顯可能觸犯國安法的活動,例如要求外國政府制裁香港等,該黨一定不會犯險參與。至於爭取BNO港人「平權」,該人士也形容「有風險」,公民黨之前提出「救生艇方案」,亦被港府視為尋求外國干預本港事務,反映國安禁區讓人感到虛浮不定。
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成員袁海文則表明,不贊同未來國際連繫「縮得太後」,應外國領事邀請見面等工作會照做,委員會近月曾與新加坡、德國及荷蘭等領事述說香港情況,直言「唔係咩秘密會面」。
民主黨本月中將與監警會前國際專家Clifford Stott舉行網上視像會議,討論警政及執法情況;委員會亦繼續有計劃,協助本港青年到海外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