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新冷戰」無法避免嗎

李道|

2020年7月31日

中美「新冷戰」如箭在弦,由早一兩年的貿易戰,到近期圍繞香港的《港區國安法》,以至最新炙手可熱的互關領事館事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發表「新鐵幕演講」,公開呼籲「改變中共行為」,顯見敵對氛圍及實質針鋒相對程度均在升溫升級。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相信兩國關係只會繼續惡化下去,問題是,「新冷戰」是否無法避免?中美是否必然墮入「修昔底德陷阱」?

拜登對華未必如此強硬

眾所周知,「新冷戰」是特朗普一個選舉策略。一來,在窮於應付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只能印鈔派錢治標而無能力治本,特朗普必須把公眾視線由此最貼身、最嚴峻的議題轉移開去(agenda setting)。二來,煽動同仇敵愾情緒從而提高國內凝聚力,本亦為美國總統的慣常伎倆,一直以來皆有每屆政府必須找對手打的說法──只不過,由老布殊、小布殊到奧巴馬挑的都是伊拉克、阿富汗等小國,而特朗普居然挑國力比肩的中國。

畢竟,以中國為假想敵,尚可將許多國內問題推諉予中國(blame China),不論疫情抑或職位流失皆可,所以中國「躺着中槍」恐怕「不作她選」。由此看來,特朗普發動中美「新冷戰」誠屬「順理成章」,兩國關係一路惡化恐是「既成定局」。

接下來的關鍵是,在美國大選過後,中美還會否繼續交惡下去?特別是,若然特朗普失落總統寶座,改由形象較溫和的拜登上台,情況又會否扭轉?近月,拜登對華措詞愈趨鷹派,包括發表聲明譴責《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揚言當選後會制裁中國,對共產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感到擔憂,還批評特朗普的對華態度不夠強硬。因此,中國國內甚至出現呼聲,認為拜登與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既無重大分別,故反而寄望特朗普連任更好,反正「兩害取其輕」,寧願對手是個無能瘋子。

惟必須釐清,拜登上述言論可能同屬選舉策略。因為,各項民調不約而同地反映,拜登民望已經遠遠超越特朗普,尤其在搖擺州份亦料大勝。換言之,勝券在握的他於未來數月只消穩住基本盤,就能夠順利擊敗特朗普了。這意味着,拜登已毋須大搞差異化策略,除了一些明確的大是大非議題如抗疫工作之外,他其實大有條件「追隨」特朗普的定位,因支持拜登者不會因他變得「特朗普化」而轉投特朗普。情況有如答問比賽時,甲方分數遙遙領先,只要簡單追隨乙方答案已足夠保住優勢。故此,過分斟酌拜登現時言行,參考價值已大大減少;事實上,拜登此前一直沒有全盤深入解說他的對華政策,這種留白處理多少反映他不想把話說得太死,好為將來留下一定迴旋空間。

避免仇恨加深不可收拾

再者,選舉承諾每每只屬空頭支票,最終能否兌現仍端視客觀形態發展。就似特朗普多番強調,任內會自伊拉克、阿富汗等撤軍,但迄今還未完全執行。理想跟現實總有距離,包括上屆政府留下的既定事實,並不是新任總統能夠說改就改。

現時中美局勢最令人不安之處,乃未來數月不排除會出現一些無法扭轉的既定事實,即所謂的擦槍走火。

首先,「熱戰」肯定必須避免。中印早前的邊境紛爭,正為兩國爭鋒帶來警號。涉及人命傷亡的流血事件,往往會把局勢導向不可逆轉的田地,尚幸中印雙方都不希望關係急劇惡化,是故皆極力為國內洶湧群情降溫,緊張關係無疑已明顯緩和。然而,民情不是輕易可以平復,傷疤亦非輕易可以撫平,印方近日便封鎖了多個中國應用程式。香港去年的修例風波,便為另一重大例子:譬如「爆眼女」,以至721及831等事件,姑勿論箇中真偽及誰是誰非,一旦流血了,矛盾的結就很難解開,雙方都恐追究到底。密切注視修例風波的中美,肯定深諳此道,包括懂得如何「製造」既定事件,以及積極避免重蹈香港反面教材的覆轍。

其次,還要避免經貿上的既定事實。特朗普聲言,早前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已遭撕毀,無疑已成既定事實。另外,英國終於響應美國封殺華為的呼籲,說明這亦可能急速發酵為既定事實。必須留意,過去英方一直強調,沒有證據顯示使用華為帶來風險,但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倫敦立場明顯大幅轉變,以至放寬了BNO持有人申請居英權,而「五眼聯盟」內的澳紐亦開始改變對華態度,就連早前傾向靠邊站的歐盟也提出要縮小華為在歐業務。

歐洲忽然轉向,固然有服膺大潮流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是想趁機從中抽水,將中美相爭的漁人之利放到最大。就如放寬BNO被指是冀吸納香港的人才及資產,在英國脫歐談判苦無成果的前提下,英方對中方的脅迫豈不存在迫使簽訂更優厚中英貿易協定之誘因?首相約翰遜誠有自己的政治盤算,包括須在「硬脫歐」後交出其他成績。

畢竟,所謂經貿上的既定事實,絕對可以雙向:在美方「合縱」圍堵中國的同時,中國同樣可「連環」跟其他地方交好。其實,歐洲此前之所以沒完全站到美國一邊,全因中國過去已跟歐洲結下深厚的經貿關係,這也是一種既定事實,今年中國便勢成為德國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了。西諺有云: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中國絕對還有對象可以拉攏,還有不少牌可以打,重點是勿讓更多不利的既定事實發生。

避免「新冷戰」打響,理應是全球人民的共識,否則疫後經濟必然雪上加霜,單是抗疫已令經濟元氣大傷、失業大幅飆升,「新冷戰」多摻一腳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不過,香港仍有聲音鼓吹「攬炒」,甚至希望香港淪為中美博弈的交火主戰場。《港區國安法》的生效已是最佳例子,說明請求美方制裁中國之舉,只會加速中央收緊而非放寬對港政策,以為中央對香港因此「放手」,不是很天真就是很儍,從結果回望上述論調完全適得其反。美國通過《香港關係法》和《香港自治法》之類,某程度跟《港區國安法》一樣均在香港頭上架起一把刀,只消一聲令下就可「咔嚓」實現「經濟攬炒」和「政治攬炒」……可喜的是,現在相關法律還是備而未用,亦即尚未鑄成既定事實;始終,立法後不一定必須執法,就如《基本法》賦權中央方方面面的「守尾門」,但相關權力不到最後還是不要行使的好。

非常遺憾,許多既定事實即使未有出現,也不代表以上事件不會造成心理影響。毫無疑問,經過最新一輪風波,特朗普已成功主導營造一個「仇中」氛圍,以致拜登和歐洲都(暫時)不得不追隨。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調查反映,近兩年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大幅飆升,由過往幾年維持50%左右,升至去年的60%,到今年3月更攀至66%。當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但特朗普還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受累於期內所發動的貿易戰。若然時光倒流4年前由希拉莉勝出總統大選,中美關係料不會鬧得這麼僵。

然而,話說回來,民主黨縱比共和黨溫和一點,但兩者現時對中國的負面比率分別達到62%和72%,說明兩黨皆受特朗普煽起的宏觀氣候影響。

相信香港人知之最詳:仇恨往往易於煽動,化解則非常困難。特朗普留給美國以至世界的,正是這麼一個「新冷戰」極易一觸即發的爛攤子,不似對伊拉克、阿富汗等戰事主要僅美國跌入泥沼,今次全球各地都恐無一避免受到牽連,而處於中美博弈風眼的香港更不會例外。

資本主義與共產陣營共存

「修昔底德陷阱」的可怖之處,乃明知這是陷阱,卻總有人觸礁。道理跟「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相若,這貌似是不合理的,但實際上又每每如是。兩個說法,都應該避免;惟兩個窘況,卻又難以迴避。

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無疑是互相矛盾的,但香港過去的「一國兩制」實踐,說明兩者絕對可以和而不同,互相兼容,「後冷戰」的好幾十年兩大意識形態陣營亦好好和平相處過。難道二元對立的雙方,好像男與女、長與幼等等,都一律要拚個你死我活?要避免「新冷戰」,既須上層理性手腕,亦須下層情緒管控;而更根本的原則問題是,我們究竟有沒有智慧和意願,去達致不同彼此的共存可能性?說到底,這不盡是能或不能的問題,中美如是,「一國兩制」亦如是。

上一篇DQ後的飄移起跑線

下一篇延選改革特區機不可失 付買路錢李登輝訪母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