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人大常委會修訂《基本法》附件後,香港選舉制度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未來即使泛民繼續派人參選,在立法會的影響力勢將大不如前;相反,受惠新規則有望壯大的建制陣營,近日開始忙於部署各級選舉。有建制派議員直言,他們除了關心選區如何重新劃界,更注視政府有否應對措施確保疫情下如期投票。
該建制中人分析,人大修例內容由中央設計、港府配合,透過添加不同關卡阻擋「非愛國者」入閘,加上現時議會形勢「大好」,快速通過立法不成問題;再者《港區國安法》具震懾作用,民間就算有不滿聲音,也難以聚集成反對力量。然而,基於尚有核心問題未解決,未來一年能否順利舉辦3場選舉(9月選委、12月立法會、3月特首)存在一定風險或變數。
關心時局的讀者應該不會忘記,特區政府去年7月宣布立法會選舉押後至少一年,理由正是疫情嚴峻,須保障公共安全和市民健康。當時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公開呼籲,希望當局利用一年空檔期,盡快研究各項措施避免大批選民同時聚集到單一票站投票,讓選舉毋須再次延期。
事隔大半年,如今北京當局已改寫香港選舉遊戲規則,有政圈中人認為「阿爺」已做「醜人」,把選舉的政治安全系數大幅提高,怎樣確保3場選舉不受疫情影響如期進行,重任將落在港府身上。
有心水清的建制中人留意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記者會上僅透露選舉修例包括實施關愛隊、電子派票等新安排,並無談及是否有新措施令選舉在疫潮未消散下如常進行,例如實施電子投票、延長投票時間等。
政府派發的選舉修例宣傳小冊子雖列明未來3場選舉時間表,卻暗藏一行附註「選舉活動將視乎屆時疫情情況」。周四(4月1日)立法會相關委員會上,工聯會麥美娟就此問題追問當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只說「有兩手準備」,但拒絕透露有什麼後備方案。
管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理論叫「木桶定律」,意指一個木桶盛水多寡,並非取決於木桶有多高,而是製作木桶的長條形木板中,最短的一塊有多短,又稱「短板」。港府將於兩周內向立法會提交修例草案,若屆時未能填補這塊「短板」,不排除選舉再因確診染疫數字反撲而又一次押後,官員們實在有責任制定好Plan B,為落實「愛國者治港」鋪下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