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範圍肆虐,不少國家在第二、第三輪疫情衝擊下,重啟全面或者局部封鎖措施,極大地限制國際旅行的可能性。而境外旅行的大幅下降,使境外消費境內化,為中國國內消費的強勁勢頭增添動力,也為國產品牌和消費品領域帶來投資機會。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提到,2014至2019年間,中國消費者每年平均在海外消費2600億美元。而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回流中國國內的消費總量可能達約1550億美元水平。
在國內寬鬆貨幣政策、服務業重新開放,以及海南免稅店進一步優化免稅政策等因素驅動下,回流的消費將在未來兩三年持續,預計2021至2023年間達每年約1000億美元。
消費的旺盛勢頭已經體現在國慶黃金周海南免稅店的火爆搶購場景上。10月1至8日,海南4家免稅店實現零售總額12.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75%。
自7月1日離島免稅新政策實施以來至10月8日,全島免稅品銷售總額達98.4億元,按年大漲217%,日均銷售9838萬元,較1至6月日均銷售額增長144%。
助「國潮」風延續
海南省自7月1日開始提高免稅品購買額度,並給予更多免稅品種類。在新政策下,每個人每年免稅品購買限額由原來的3萬元提升至10萬元,免稅品種也由38種擴大至45種。
消費的回流也推動對國產品牌的需求,有利於「國潮」風的延續。這些國產品牌能更好地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根據他們的要求設計產品,並極大地縮短生產周期。在經過多次升級和更新換代後,「國潮」品牌無論在審美、創新,還是技術方面都有了品質的飛躍。
中國正致力於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持久動力。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5%,至39514億元,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為今年最快。
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消費連續6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我們認為,隨着境外疫情的持續,大量回流的消費力將帶動包括國內免稅店、奢侈品、體育用品等各個板塊的發展,為相關領域帶來投資機會。
作者為未來資產Global X ETFs產品專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探索ETF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