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中華基督教會基朗中學校長
延續前任佳績 滿足家長期望

胡鳳意| 校長訪談

2016年7月4日

空降校長可以選擇大刀闊斧為學校進行改革,亦可以秉承前人的做法將學校強項深化。中華基督教會基朗中學(下稱基朗中學)校長羅紹明選擇繼續加強學校的關愛文化及提升學生成績。因此他接掌基朗中學後目標清晰:「第二任校長喜歡輔導工作,形成老師團隊也很關心學生。一方面我們有嚴謹的校風,另一方面也很關心學生;第三任校長就強調成績,開設自修室,學校放學容許同學溫書到8時半,在他任下成績有一定進步。我是這家學校第四任校長,會繼續前任校長成績方面的嚴謹,說到尾,家長讓子女入讀我們學校都是想繼續升學,要對他們負責;亦要讓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延續關愛文化。」

每間學校都有「3年發展計劃」,今個學年正是基朗中學新的3年計劃的第一年。「我們做3件事:一、自主學習:我們發現現在學生似乎上堂就坐好,但一放學就只顧打機,希望透過自主學習,讓他們除了課堂上更多參與,課餘亦會預習,多放點時間在學習上;二、電子學習:大勢所趨,給學生一本練習簿他們未必肯做,但如果有網上學習平台,回家用手機一掃QR Code就可以,趣味性對時下年輕人來說更重要;三、全人發展:訓輔、課外活動,尤其近年積極提倡的生涯規劃,傳統來說,高年級就以公開試成績定出路,但近年有政府資源,可以在低年級做更多,讓同學及早知道自己的職業性向、能力,在讀書方面有目標。」

基朗中學未算元朗區成績最好的一批學校,儘管不是英文中學,但每級設有一班英文班。「一級四班中有一班為全英文班,這班與一般英文中學無甚分別,所以學校在區內也受家長歡迎。」6年前政府放寬英文中學與中文中學的界線,容許學校按學生能力決定教學語言。「當然,開英文班要學生能力有番咁上下,基朗由以前的中文中學變成每級有一班英文班,是區內少數,代表學生程度較好,也代表學生能力有差異。重點是我們能按學生能力、需要定課程、教學語言。」

電子學習非靈丹妙藥

教學方面,學校參加了由香港大學領導的電子學習推廣活動,在中一中二科學科推行。大學有研究員到校與科學老師一起設計課堂;課堂內老師使用平板電腦教學,增加互動及學生的自主性。

對羅校長而言,電子學習並非靈丹妙藥。「我個人認為電子學習不是什麼magic,傳統就叫學生寫黑板,只是電子學習會更加快速、美觀,甚至可以之前預備好,提升課堂學習效能。現代學生用電腦叻過寫字,也是配合學生的學習風格。」他認為學生放學回家就開電腦上網,無謂與大趨勢對着幹。「既然他們鍾意上網,就在網上給學生課業。只要課業不太悶,我們學生都是band 1、band 2,本身都有學習動機,只是看課業設計是否活潑。」在網上做功課,誰人有交、分數排列等都是電子學習幫到老師的部分。「所謂的magic只是這些。始終學習基本知識與思維方法,都不是電子學習幫到手的。」

但執行電子學習,老師就要額外再花時間設計學習教材。「猶如當年未有電腦變到有電腦、PowerPoint、Excel,老師也要學——我們又來到一個新的關口。」學校有三十多年歷 史,有些老師快將退休。「他們認為,校長你還要我學iPad、Apps,是否拉牛上樹?其實我不是要你堂堂做、科科做,只希望你全年選一個課堂一個單元嘗試一下,亦可了解這是什麼趨勢。」他再次強調電子學習不是魔法:「如果網上有名師可以做齊我們正常老師的工作,我們飯碗就不保了!面對面授課、個別指導,還有全人發展,最重要是不要搞錯,我們的強項是關心學生,讓學生發揮,知其強弱。」

提及學生DSE成績,羅校長坦言尚有進步空間。「我們同學升讀學士學位比率還好,『3322』成績也高於全港,但4級、5級就相對未有這般理想。」學校九成學生有2級成績,每年約有數十個學生直接入讀學士學位課程。「希望慢慢提升他們的成績,近年由5班變4班,變相少收了band 2學生。明年全港完成優化班級,期望成績會開始進步。」

師承張五常教學出色

對教育有自己一套想法的羅校長,並非從小就立志投身教育界。「我不是那些自小很想教書的人。這是我的一點小偏見:自小立志教書的,可能是成長過程中得到老師很大的幫助。但我成長有點不同——我在官立學校讀書,從小到大可以管理自己的生活,讀書無大問題,不會煩到老師,放學老師可能走得比你快,哈哈!」八十年代初羅校長於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香港大學當年有一個教育文憑課程,畢業生如報讀暑假便開始上課,然後兩年內要找學校實習。「我個人比較喜歡讀書,當時報了這個文憑,要找學校教書,就是這情況下入行了!而且那個年代,如果港大、中大畢業生去教書,基本上學校一定聘請!」雖然本意為讀書,但入行後羅校長發現其實教書也適合自己。「當年教書都是『靠把口』,沒有現時般複雜、電子教學等,管理好課堂、教懂學生就可以了。」

以其港大經濟系畢業的學歷,他一入行就任教會考班、高考班,因為與張五常教授的一段「淵源」,更讓其教學工作得心應手。「張五常教授在八十年代初於港大任教,我畢業那年正是他到校的時間。」除了兩年的教育文憑,羅校長後來修讀碩士,也是跟隨張五常教授。「他來港後將整個高考課程改得翻天覆地,差不多rewrite整個syllabus,要用他那套去教,試卷的問題要用他的concept及approach去答題,當年造成很大震撼!」原本的課程實行已久,改變令老師大失分寸。「教開的老師不懂如何教,我們這批當年剛畢業的經濟科老師,反而教經濟得心應手,比資深老師教得更好,因為我們熟讀張五常那套理論!」

羅校長是以前殖民地時代接受精英教育的一群,到普及教育年代投身教育。「當年精英教育我們學生是滿足老師要求,不要犯校規,放學便可去玩。而且書本也不是很難明白,我們也是考試前臨急抱佛腳的人!不過那時小五小六為應付升中已打好基礎,在中學階段其實不用太努力,可以試很多新事物。」但到畢業時走入學校工作,又是另一光景。「原來社會有一班不是我們以前情況的同學!要相當長時間才可適應。在普及教育下原來有同學讀書不太叻,要講一次、兩次甚至三次,但他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知,不能以精英主義一套去做。」結果,羅校長後來擔任教務主任、副校長等職位參與課程設計時就果斷放棄自己成長所用的方法。

踏入二十一世紀,自主學習是教育界的熱話,回頭一看,他發現其實與當年讀書時沒大分別。「西方的自主學習講究自我反思、自我監控等,根本就是以前精英教育下那群學生已build-in的能力!現時分析成功學生的特質,成為自主學習的理論,放在不是精英的學生身上。對此,我有點懷疑,但又覺得『唔做多都做少』,也是好事——將成功學生要素變成理論、指標,讓其他學生考慮也是好事。」

老師教完書改好功課就放工,暑假又可以去旅行,是一般人對教師工作的印象。「但你當上主任、副校長甚至校長,工作就不是這麼簡單,基本上無假放!不過這也是我預料之內,能夠幫到學校,服務回饋我的學生,在我職業生涯最後階段能繼續貢獻也是一種祝福!」將心比心,他經常勉勵快要退休的老師。「正因為快要退休,更要珍惜這個機會;當你身體還可以時,更要發揮!」

撰文:胡鳳意 

[email protected]

攝影:陳縱宇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上一篇聖公會李炳中學 新校長延續科研強勢

下一篇沈香林紀念中學校長
深知政策制訂者不能離地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