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全面檢視抗疫策略 促進香港重新開放

王昊|

2022年1月20日

變種病毒Omicron襲擊全球,香港防疫措施隨之收緊,不但外防更加嚴厲,與內地恢復通關亦無期。抗疫兩年來,香港如同身處「孤島」,既不能對接內地,又無法接軌國際,業界和市民苦不堪言。疫情未來變化難料,對抗病毒不能鬆懈,但持續封閉會令嚴峻的經濟和民生壓力百上加斤,更會落後於激烈的全球競爭。特區政府必須結合香港實際情況,以促進香港逐步恢復開放為目標,全面檢視、調整下一步的防疫策略。

持續坐困孤島 無緣雙循環

新冠病毒短期無法徹底消失是環球共識,因此各地早已相繼確定抗疫方針,並制定相應對策,促進經濟及社會恢復正常。歐盟、英國、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選擇了「與病毒共存」,並開放邊境,以促進國際外循環,復甦經濟;中國內地堅持嚴格的「清零」政策,憑藉強大的內循環,經濟和社會仍然保持活力。

香港本身不具備內循環條件,經濟高度依賴對外開放;而高度對外開放和「一國兩制」優勢,也正是香港在國內外「雙循環」新格局中的獨特優勢。然而持續對海外封閉加上與內地遲遲不能恢復通關,雙循環都不能有效參與,不但本地經濟、民生飽受摧殘,也無法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應有作用。新冠病毒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不會消失,眼前的疫情受控之後,未來若繼續在封閉中徘徊等待,只能等來百業蕭條,逐步喪失香港的優勢。

恐難完全達到內地防疫要求

與內地恢復通關,融入國家內循環,無疑是最理想的做法。雖然恢復通關的商討已「九九十十」,但這只是有可能實現劃定人群、設定每日配額的有限度通關,而且隨時可能「熔斷」。只有做到真正讓各行業市民正常往返兩地的有規模通關,並且不會輕易「熔斷」,才能真正滿足行業及市民所需,令香港有效融入國家內循環。全球疫情仍然蔓延擴散,內地現時疫情嚴峻,加上隨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預計內地嚴密的外防措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想要達至穩定的有規模通關,需要香港的防疫措施進一步乃至全面與內地接軌,以及具備應對疫情爆發和快速清零的能力,才能獲內地更全面的信賴。不過,就香港現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恐怕很難達到。

疫苗接種率足夠高,使用「港康碼」等只是與內地接軌的最基本條件。只要全球疫情沒有完全受控,就很有可能出現本地傳播。內地經驗顯示,因應病毒傳播情況,隨時開展全民檢測,是從源頭上阻斷病毒傳播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恢復通關後一旦觸發熔斷,最有效的補救措施。同時,病毒傳播是動態過程,檢測是在一個時間點上完成,很難做到通過一個時點上的一次檢測,把所有的感染者或傳染源都發現。因此一旦需要全民檢測,內地城市都會在短時間內進行不止一輪。比如新一輪疫情出現後,深圳市一度三天進行兩輪全民檢測,西安等城市至今已完成至少十輪。就香港現時的檢測能力,700萬人即使只做一輪,保守估計也需四星期,完全不能發揮全民檢測應有的作用。雖然可以再次請求中央支援,但未來不可能次次求援。

為確保清零,內地城市會同時啟用封閉式管理。小區封閉期間,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戶,人員進出嚴密管控,還要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高風險人士立即送往集中隔離。如果出現具規模的社區傳播,會在全市密集劃定封控區和管控區,只有滿足「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等嚴格條件才可解封。感染數量下降之後,也要進一步針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實行精準防控。然而,香港社會的實際狀況不具備條件充分落實這些措施,香港短期內也不可能具備相應的社區管理能力。

機組人員嚴格雙閉環管理

可見,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是美好的願景,但是綜合全球疫情走勢、內地防疫政策,還有香港實際情況來看,恐怕要等到全球疫情有效受控,內地自然放寬外防政策。但新冠病毒變化莫測,隨時可能出現新變種引起反彈,等待時間會相當漫長,香港嚴峻的經濟民生再經不起雪虐風饕。倘考慮在回歸25周年慶祝活動之後適當對海外開放,先參與國際外循環,難度相對較低,不過這絕不意味選擇「與病毒共存」,更不意味罔顧市民生命健康。

適當對海外開放,根本前提是本地疫苗接種率足夠高。疫苗是抵禦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既能保障市民生命健康,亦能減輕醫療衞生系統壓力,保證足夠資源救治感染者及隔離密切接觸者。英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因為疫苗接種率高,包括長者在內的確診者中,重症率、死亡率大幅降低。比如新加坡去年在疫情反彈最高峰時,一度98.7%為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微症狀,死亡率只有0.2%。數據同時顯示,該國70歲至79歲確診者中,完成兩針接種者,死亡率為0.71%,完全未接種者,死亡率為11%;80歲及以上長者中,有關數據分別為2.9%和23%。毫無疑問,香港起碼要做到接種率高於新加坡,才具備足夠保障。新加坡現時兩針接種率87%,合資格人士接種率達91%;70歲至79歲人群、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皆逾九成。可香港現時兩針接種率剛過七成,70歲至79歲、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分別為五成半和兩成七,全港逾7萬人完成接種第三針。除了接種疫苗,具有追蹤功能的健康碼和本地公共場所疫苗氣泡機制也必須全面配合。

與此同時,海外入境措施也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及更嚴格地執行。首先要對機組人員實施更嚴格的管理,內地的做法着實值得借鑑。國家民航總局要求對於國際/地區客運航班機組人員,執行嚴格的境內境外「雙閉環」管理,當中包括入境後執行集中隔離14天加健康監測7天,期間進行至少6次核酸檢測等措施。

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把香港列入低風險地區,已接種疫苗的港人可免隔離入境。香港可以對海外地區進行更細緻的防疫風險評估,並相應地細化防疫措施。比如從低風險地區抵港並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市民,在完成高密度核酸檢測後,或可以考慮將餘下隔離期轉為健康觀察期,期間需要接受密集的指定檢疫措施,行程亦須固定及嚴格閉環管理。如果運行正常,此後可以考慮將適用群組逐步擴大。一旦有關地區風險上調,防疫政策也要立即收緊。

早做檢視規劃 提升防疫水平

香港的抗疫成績雖然一度不錯,但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外封閉和嚴厲的社交限制。將來不論怎樣恢復開放,特區政府都必須全面檢視防疫策略,改進防疫措施。當務之急是要立即着手提升防疫水平,令香港有能力為恢復開放提供足夠的防疫保障。

首先,仍要不遺餘力加強「谷針」,快速提升「第三針」的接種速度,包括逐步擴大強制接種人群。否則第三針尚未達標,第四針壓力又到,將永遠達不到防疫要求。

第二,現時因為不能全面記錄行蹤,如果確診者不能完整回憶行程,進一步追蹤傳播鏈,必然存在漏洞。另外,「望月樓」最初出現群組傳播之後,政府耗時6天,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聯絡到全部207名高危人士,但病毒很可能已經四處傳播。可見,具有定位、追蹤功能的實名制「健康碼」要盡快在香港強制使用。這也是對海外恢復開放之後,確保入境者在健康檢測期能夠嚴格執行閉環管理的基本保障。

第三,要嚴格執行「疫苗氣泡」機制,擴大場所適用範圍。在科學的原則下,由最少要打一針方可內進,盡快擴大到要打三針。既能鞏固防疫效果,也能促進市民接種疫苗。

Omicron在香港仍然存在爆發風險,應對當前疫情的確最為緊要,接下來如何恢復開放同樣緊迫。特區政府實在有責任扮演好領導角色,下定決心帶領香港盡快走出「孤島」。因此務必要為下一步抗疫提前做好仔細規劃,因應香港實際情況和需要,重新建構防疫策略。關鍵是要為香港恢復開放提出明確時間表,市民自然更有動力配合包括接種疫苗在內的一系列防疫措施。

思路研究會研究總監

上一篇撲殺倉鼠僅治標 治本之道尋疫源

下一篇外防內防不要淪為口頭禪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