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對同學說,聖公會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中那個『役』是指服務他人的意思,而不是等別人來服侍你。」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一語道出教育理念。對此該校大力推行「一人一職」計劃,讓學生養成服務同學、社區的精神。
同時學校大力提倡健康飲食、體育活動,讓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早於聖公會聖雅各小學開辦前,區內先有聖雅各福群會為居民提供社會服務。「當時福群會有一些學藝班,如教女孩子縫紉、車衣,教男孩子木工等。後來何明華會督,即當年的香港聖公會主教,看見很多孩子在街上流連而沒有上學,遂決定開辦學校,讓他們得到教育的機會。」張勇邦校長說。
十幾年前開始,聖公會聖雅各小學已開始推行服務學習。「那時我和副校長一起商討,讓我們的服務生不只在校園內服務,而是走出校園服務。」同學有機會跟隨民安隊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大型活動時,學習如何站崗,如何疏導人潮等。「當這些高年級同學回到學校,就會明白做Prefect不只是企喺度。例如當有同學跌倒,或有一些小意外發生時,他們會懂得如何應變、幫忙。」
不只高年級的同學才有機會服務他人,即使是一年級的同學,也一樣會分派任務,如I.T.小老師、班長、行長等職務。來到四年級,服務對象則會由全班擴展至全校。「除有公益少年團、男女童軍、紅十字會;亦有校內擔任不同工作的大使。」張校長續指,學校有「一人一職」計劃,更會舉辦「小僕人」差遣禮,讓四年級的同學在校長、福音主任、班主任及家長的見證下,一起參與宣誓禮和獻光禮,承諾積極參與服務,克己盡責。
該校學生成績好,升中派位表現優秀,但最令校長感到欣慰的是,同學也擁有良好的品格,「我不敢說同學的成績很好,但若問我們的學生乖不乖,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早於前兩屆校長,即張浩然校長在任時期,學校已將品德作為教育核心。「當時我們有一句口號,懸掛於校內,就是『品德高、學問好、身體健。』這些前人智慧,學校亦一直遵從不偏離。」
遊戲倡健康飲食
品格與學業作為基礎教育是十分重要,而在這兩方面外,學校亦沒有忽略同學的身體健康。學校悉心打造健康校園,在飲食及運動兩方面同時推行。校園內不設小賣部,汽水機亦只提供水和低糖豆奶。學校更挑選學生成為健康大使,在午膳時間與老師檢查同學飯盒,鼓勵飯盒要符合「食物金字塔」的原則。學校的午膳供應商亦要合乎要求,如在飯盒內要有原隻水果等。
「有時不一定是健康大使去檢查同學的飯盒,而是同學主動去找健康大使,讓他們看:『你睇,我帶車厘茄呀。』因為他們要儲印花,玩遊戲。」張校長笑道。原來每位學生均有一本星級獎勵手冊,如符合健康飲食的原則,便有星星作獎勵,當儲到一定數量的星星,便可換取VIP入場券,在學期尾參加大型的益智歷奇遊戲。「他們很期待的,所以同學都不會帶蝦條、薯片等零食,而是健康的小食。」
全方位觀察面試
運動方面,學校推行多項體育計劃, 如「一生一體」計劃、SportACT學校獎勵計劃、校本體適能計劃等,同時亦鼓勵學生在學校外,每星期要進行一定時數的運動,以鍛煉身體,擁有健康體魄。其中學校亦參加了一項針對提升每日運動量,名為「愛動校園 活力家庭」的體育計劃,「我們有一個類似智能手帶的測量儀器,可以扣在衣服、鞋帶上,記錄同學的運動量。」張校長不忘補充,早前聯合國教科文做了個統計,原來香港學生的運動時間是最少的。
對於備受爭議的BCA(全港性系統評估),張校長認為,學校參加與否,主要是看測試的目的。「如果是評估全港小學生的水平,其實抽樣或隔年參加會是更適當的做法,不需要每間小學、每年、全部三年級的同學參加。」他坦言,如果測試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水平,通過學校本身的測驗、考試,老師早已了然於心。如若學校可自由選擇參加與否,則不會應考,惟若必須參加,亦絕對不會出現家長擔心的操練問題。「最多只會有一本練習,讓同學熟悉題型。」
面試方面,由老師以個別形式和考生進行,每個老師約單獨接見20位考生。張校長稱,由同學踏入學校開始,其實老師已經開始觀察。「在排隊、Playroom玩遊戲、看書的時間裏,考生的言行舉止都是老師會留意的。」在老師單獨會見的環節,則以兩文三語發問問題。「只是一些簡單的語文、常識及數學問題。例如給他們看一張獅子的圖片,同學如可以英文、普通話說出獅子,又懂得回答其顏色的話,就很不錯。」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
學校類型:資助、創立年份:1961
校長:張勇邦先生、學生性別:男女
班數:29、教師人數:49
撰文: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