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民心回歸」和「提升管治」相輔相成

社評| 社評

2021年3月25日

在疫情陰霾及政治風波下,香港經濟何去何從?特首林鄭月娥周二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21》時表示,只要香港把握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機遇,必將生機勃勃。另外,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指出,香港仍具低稅優勢,撤資離港的企業定會後悔。誠然,國家支持和低稅率屬香港經濟兩大優勢,不過特區政府仍然必須提高管治能力,爭取「民心回歸」,令香港社會及營商環境愈來愈好,方可令出走了的錢和人重新回流。

林鄭強調,「十四五」規劃涉及香港的範圍非常廣泛及清晰,既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以及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同時表明支持香港發展「四個傳統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四個新興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正如特首所形容,香港在上述多方面都可融入並受惠於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實機遇處處,對前景大有理由感到樂觀。不過特首也清醒地指出,香港這些生機未必能夠全面發揮和落實,其中一個關鍵是要「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國情教育,增強香港人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以免「有了基礎、有了好的政策措施,但香港的民心並不回歸」。

由此看來,林鄭並不諱言「民心回歸」屬香港其中一個當務之急。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各界近日已掀起不少討論,例如內地法律學者、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強調建制派必須提高能力,向市民問責,「服務不好市民就必須下台」,因為「中央決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而是賢能的愛國者」。

另外,身為大紫荊勳賢的愛國地產商、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在公司年報的「致股東函」提到:「大多數人可能不喜歡現屆香港政府,因為其施政無能,很不幸這種敵意被轉移到中央政府身上。這意味着,只要北京今後不會愚昧地支持無能的領導者,那在一定程度仍能挽回香港人的心。」

平情而論,提升管治能力是世界各地任何政府都要面對的問題,亦是香港回歸前後長期存在的挑戰。林鄭在「香港經濟峰會」上直言,過去二十多年來,特區裏很多有能力者,不單是行政長官或政府人員,他們身處重要位置,理應可從自身角度出發推動完善制度,但都由於種種原因「視而不見」或「見而不理」,沒有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積累不少漏洞,成為香港的「病之處」。

既然清楚「弊之源」,長遠向前看,必須作出針對性療法。香港未來要更好,「民心回歸」和「提升管治」屬兩大必由之路,而且這兩者互為影響、相輔相成。例如民心若未能真正「回歸」,大多數民意並非全面擁護中央及特區政府,那麼再精明幹練的管治者,恐怕也會事倍功半。反過來看,倘若政府管治水平未能與時並進,甚或每下愈況,令大多數市民感受不到生活改善,「民心回歸」亦難一帆風順。

正因如此,爭取「民心回歸」和「提升管治」同皆刻不容緩。正如田飛龍稱,管治者須向香港市民問責,尤其在落實「愛國者治國」、「完善選舉制度」之後,「新制度是一種更嚴格的問責機制」。

如何可令香港市民對管治者滿意?除了致力於發展經濟及完善福利,令民眾切身生活改善,同樣重要是讓大家感到在「愛國者治港」之下,受《基本法》保障的自由和公義並無受損,甚至有增無減,屆時民心自然日益回歸。就過去兩年各種社會事件的爭議,政府應該進行不偏不倚的徹查,給予大部分市民合情合理的交代。

只要「民心回歸」和「提升管治」齊頭並進,香港未來定必愈來愈好,而現時撤資的企業及移民的人士,亦將如張建宗司長所言「後悔」,而非慶幸「明智抉擇」。

上一篇靈巧善變氣定神閒 港事凋零功在家國

下一篇港台一刀切禁參賽難服眾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