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0日

紀曉風 獨眼香江

科大首創3D人造眼 望十年後治失明

香港科技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研發出全球第一隻3D人造眼,為香港50萬名因視網膜病變而導致失明或視力受損者帶來佳音。團隊未來會先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預計5年後做臨床測試,寄望10年後投入應用。

3D人造眼正式名稱為「電化學仿生眼」,外觀和結構與人眼相近,突破關鍵在於由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和顧磊磊博士開發的一個3D立體人造視網膜,上面裝有大量納米線感光器,模擬人類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團隊以液態金屬線模擬人類眼球後的神經線,於實驗中將納米線感光器連接到人造半球形視網膜後面一束束的金屬線上,成功複製視覺訊號的傳輸,將電化眼所看到的影像投射到電腦屏幕上。

可用紅外線 視力勝肉眼

科大指出,目前的義眼技術仍主要停留在附有外置電線的眼鏡模式,應用2D平面感光器,影像像素低,電化學仿生眼不僅首次複製了人眼的結構,更可能於不久的將來,提供比人眼更清晰的視力,以及包括紅外線夜視等其他功能。

范智勇稱,人造視網膜的解像度達25400dpi,是人眼的3倍,令使用者可看見比人眼更清晰的影像。

人造視網膜的視野闊度約100°,較現時的義眼技術廣闊,接近人眼的視野闊度。人造視網膜的反應時間約19.2毫秒,較人眼40毫秒更快。

他說,人造眼適用於視網膜病變、視障、失明人士以至人型機械人,患者可安裝整隻仿生眼,或只植入人造視網膜。他說,團隊耗用9年時間構思及研究3D人造眼項目,研發成本約300萬港元,現未有計算安裝一隻人造眼的價錢,但製造材料成本低,如果面世後能被大規模應用,相信格價有機會下降。團隊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合作完成是次研究,近日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有關結果。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