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3日

劉勵超 天圓地方

土地供應還有新招?

今年《施政報告》發表日期仍待確定,但先前特首已預告土地房屋問題將是內容重點之一,惹人憧憬。無獨有偶,近日建制派政黨和北大人喉舌「裏應外合」,要求特首加大力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把發展商「囤積」的土地收歸特區所有,興建公屋。與此同時,有龍頭發展商不遲不早,宣布捐地予政府及非牟利團體發展資助房屋,惹來一些人對發展商此舉無非是見招拆招、以捐地化解收地的質疑。

根據媒體報道,發展商捐出的土地應該是已經「曬太陽」多年的農地,就算該等土地即時無附帶條件交還政府,政府立即展開規劃研究,而且捐出的個別地塊適合興建大型公共厔邨,城規會從速處理規劃申請,地區團體既不反對,立法會也配合加快審批基建配套工程撥款,整個程序每個環節順利推行,恐怕有關房屋十年八載也未能入伙,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措施,即時效用頂多限於為數月來的民間怒火稍為降溫。

要早點把發展商捐出的農地化為居所,政府可邀請更多社企和非牟利機構參與,發展適合在小面積地塊興建規模較細的資助房屋,一來這類房屋對當區基建造成的額外負荷較輕,較容易被當區居民接受;二來非政府團體可找捐地的發展商協助,利用他們建屋的專長和比政府部門更靈活處事的優勢,加快建屋速度;三來若是由非政府機構參與,而不是政府找發展商幫忙,可避免引起市民對發展商藉捐地撈政府油水的懷疑。

說回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徵用更多私人農地及棕地作公共發展(特別是房屋),意見已在坊間流傳好一段日子,但政府遲遲未對此建議明確表態。筆者不欲揣測政府是否「買發展商怕」,存心維護後者利益而拖拉。幸而政府日前表明現已有計劃收回超過700公頃土地,這不是小數目,執行起來的實際問題不容小覷。首先是收地補償特惠津貼的爭議,若日後政府收地影響發展商,就算後者不會跟政府就收地目的是否合乎公共利益尋求司法覆核,不代表他們會放棄爭取更高補償津貼的機會。有財雄勢大的發展商牽頭,仍擁有不少新界土地的鄉事派爭取提高津貼的行動,將比過去更進取,或會因而拖慢收地進度。此外,若政府須盡快收地,因此大幅提高補償津貼,以金錢換取縮短時間,會否遭同一批要求政府收回發展商私有土地的政客批評為利益輸送,明益發展商,還有待日後分曉。

收地第二個老大難問題是如何安置租客。十年前政府因興建高鐵收回菜園村,租戶強烈要求政府另覓耕地和屋地重置,爭持多年才算勉強解決。社會有強烈聲音要政府優先收回棕地發展,但政府要面對如何安置大批棕地上經濟作業者的問題。政府年前說要研究密集利用土地方案協助該等作業者繼續經營,但一直以來只是間中聽聞樓梯響,就算今年《施政報告》有實質建議,業界會否接受以至何時騰空土地,仍是「十劃未有一撇」。

上屆及現屆政府經常強調土地房屋是施政的「重中之重」,採取行動是刻不容緩,但予市民的印象卻是口惠實不至。林鄭特首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政府作出的建議,政府已全盤接受,時至今日,有多少已付諸行動?切望今年稍後《施政報告》莫再拖拖拉拉。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